海灣的碼頭上,一艘大船正在通過小艇往岸上運人。
這艘船很大,一眼便知,這應該是由戰艦改造的商船。
實際上,的確如此,這原本是一艘英國戰船,戰爭結束后,低價售賣,大順買了一批。
雖然,從產業發展的長遠角度看,這船壓根就不應該買。
如果不買,大順已經取得了一戰的勝利,整個好望角以東的貿易、扶桑金礦的開發,都需要大量的船只,這必然會催動大順的造船業一波新的發展。
但,戰后,大順依舊還是買了不少英國的軍艦。
因為,大順朝堂內的很多人,都不免生出“自己已經老了”的心態。
或許是出于對將來的不確定。
或許是出于對未來未知的恐懼。
亦或許,是出于內心的悲觀,或者對后輩的不信任。
總之,這些生出來“自己已經老了”心態的人,促成了這一次的交易,一次性購買了大量的廉價船只。
這些軍艦買的時候,自然就不帶大炮。但是畢竟是軍艦,底子好、用料足,稍加改造,就可以用作商船貿易。
大量的戰艦在改造后,迅速投入到急速發展的貿易中來。
這艘運人的船,正是這件事的產物。
好在,大順的航海術發展的不錯、導航術水平也大為提升,以及對壞血病的認識,都使得死亡率大為降低。
靠著經典的馬尼拉大帆船的洋流信風航線,從威海或者膠東起航,抵達日本,借著洋流一路奔到這邊。
即便出現暴風,也不必過于恐慌。只要沒有沉沒,依靠六分儀和航海年歷,就能知道自己在哪、附近哪有可以補給的島嶼、距離目的地還有多遠。
這艘船此次航行,十分順利,并未遇到什么意外。水手們忙完這一波,就可以在這里休息一段時間,回程比來簡單的多,只需要兩個月就能抵達,而來則需要五六個月。
回去的時候,之前他們基本是空船。
因為運黃金的船,輪不到他們。朝廷這邊有專門組織的正規艦隊,運送黃金,既要防止海盜、也要防止有人開船跑路。
而這些運人的船,到了這里,最多也就是水手自己偷偷攜帶一點茶葉布匹什么的,作為水手噸位福利,在這里偷偷售賣。
之前回去的時候,確實沒什么可以裝載的。
但這一次,他們回去的路線,不再和以前相同。
這也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的一個副產物大順和西班牙之間的談判,終于達成了南美西海岸的硝石鳥糞石貿易的溝通和投資談判,代價是20年后,大順將徹底歸還直布羅陀給西班牙、并且承認西班牙對呂宋的統治。
超過16000名大順這邊的天主教徒,以類似“苦力勞工”的形式,被輸送到了南美,進行礦業開采。
也算是大順的資本第一次以金融資本投資的方式,在國外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外資”鐵路,用于運送硝石和鳥糞石。
而大順本土這些年的發展,也讓一些沿海地區,有了對化學肥料的需求。
不管是蘇北的棉業區、山東東部的花生和煙草種植區,都能消費的起這種肥料、并且愿意使用這種肥料、且這些肥料確實能夠增加土地產出。
山東中東部的發展,帶來的普遍場景,就是小農經濟的快速兩極分化。
貸款、借貸、種煙、賠本、破產、賣地、兼并,這一套組合動作,極大地縮短了山東中東部的土地兼并周期。
破產自殺、賣妻鬻子、貸款買豆餅結果賣煙的時候壓價不得不把自家僅存的土地還債的悲慘故事,每一天都在上演。
往好了說,這為淄博地區的鐵礦、煤礦;東北的大豆種植園;蝦夷的水稻小麥種植園等,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促進了大順沿海地區的資本主義發展。
同時,也通過這種土地兼并,促進了硝石、鳥糞石、豆餅等肥料的使用量。
一些兼并成功的地主開始轉型,進行經濟作物種植,如花生、煙草等。而他們也有一定的資本,不需要借貸,就可以購買這些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