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啥情況、能不能支棱起來、或者支棱的很厲害但是沒蝌蚪這些情況不同,如果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看不懂老馬說的先決條件、資本是一種社會關系等等,只是照著先發國家抄現象,那肯定是要抄出來問題的。
大順的問題,在于資本過于自由,大順朝廷統而不治,地方實際上是半自治狀態,使得資本自己長腿,即便不推動,都使勁兒往土地兼并上跑,一年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勞動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潛在勞動者。
一定要注意,此時,不管是法國,甚至北美,買地都不如大順這么方便。買地的限制非常多,而大順這邊幾乎在法理上是無限制的,只要肯賣,出錢就能買,一些地區,大順連前朝的地契都認一些大順當年妥協的地方,田皮、田骨、第一所有權、第一租佃權、第一租佃權租佃后的二次轉租、三次轉租的問題,一直是大順各地方州縣頭疼至極的問題。
簡單
來講,因為英國的重商主義政策過于嚴苛、資本過于不自由、商貿過于被限制,所以英國要想發展,是要解決自身的重商主義政策嚴苛、資本過于不自由、商貿過于被限制的問題。
而大順,則因為種種歷史原因,要想辦法限制過于自由、且可以自由購買土地的資本;要限制土地的投資收益率,如果無法用經濟手段解決,則要想辦法以行政手段迫使資本無法流向土地。
這個資本流向土地的問題,是劉鈺當初在松蘇改革時候,就無比頭疼的問題。
以英國為例。
圈地運動,效果顯著,讓英國的畝產,從90斤,提升到了如今的130斤。這極大的發展了生產力而要想再高,就要等1800時代,孟加拉硝石、智利硝石、太平洋鳥糞石大規模貿易肥田的時代了。筆趣庫
以大順為例。
除了種植經濟作物,如果只是種糧食,土地兼并,能否取得英國圈地運動對畝產提升的效果
實際上,不但不能,此時甚至可能還要后退。
因為,大順華北地區,伴隨著人地矛盾的增加,精耕細作加兩年三熟,實質上已經把畝產推向了極限。
為什么一定要考慮種糧食種糧食是不是說明統治階層“愚昧、無知”
因為,滿清那群人,發現鴉片利潤高,太市場化了,一切向利潤看,太無形之手了,然后就來了波“奇荒”。
那么,提升農業畝產的問題,即可不必考慮。
而另一個重要成果,是為英國了大量的無地游民,使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擁有了足夠的人口。
而這個成果對大順而言,有意義嗎
第三個成果,就是解決了英國的公地問題,確定了土地的排他性所有權。
而這個成果大順別說耕地了,就他媽一片折樹枝子燒火做飯的小樹林子,在一些地方都是排他性所有權了,這個成果更無意義。
第四個成果,是讓英國的資本聚集,使得一些土地所有者,得以將貨幣投入到工商業中。
而這個成果,大順靠著茶葉、絲綢、瓷器、以及棉布、大黃、黃銅等,也已經解決了。大順的先發地區的金融資本,缺地主那三瓜倆棗之前隨隨便便跑一趟南美,就能弄回來十萬兩白銀,從明中期到現在,這地方吃了多少白銀又吐出去幾個白銀,或者說貨幣,還需要用圈地的方式聚集到少數人手中
還是那句話。
第一次工業革命,只需要百萬人口的規模,其迸發的巨大生產力,就會導致世界步入近代史。
而伴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要到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工業革命、全面工業化之后,才需要上億、十億的工資勞動者。到那時候,這邊的問題,才是想辦法摧毀小農經濟,更多的工業化人員。
以英國的全盛時代為例,闊有3500萬平方公里、幾乎大半個世界的市場,英國一共能容納多少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人口往多了說,500萬,頂天了。
而大順現在假設走這條歷史上的大英帝國舊路,這就相當于我就準備了一桌菜,但是可能要來100桌吃飯的人,咋辦這100桌吃飯的人,沒坐下的那99桌,必然會選擇掀桌子。全坐下不好辦那就別辦了掀
你這一桌人就算都吃飽了,剩下99桌都餓著都火器時代了,你還當封建騎士武士時代呢騎上戰馬披上甲,吃飽飯就能能以一敵百
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