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了,西非都他媽的被先去的占滿了,我也擠不進去,我就只能吃湖北了唄。
哦,為了同胞,請不要兼并土地、請不要往湖北賣貨,請舍近求遠去外部市場資本聽嗎有這覺悟嗎
資本是逐利的。
如果要玩自由貿易,又要每人有個窩窩頭。
那么,既說自由貿易,那么土地買賣就不要限制,繼續延續過去的狀態,地契就能交易、毫無滯澀、也無限制。
那就得靠種種手段,讓工業的投資回報率,遠高于囤地、買地、收租。
劉玉有這本事嗎
真沒有。
甚至于,不但他沒有,估計此時也很難有人有這等本事,讓工業的投資回報率,高于土地投機。
在大順,耕地,是有“金融資產”的含義的。不是簡單的生產資料擴大生產的邏輯,而是有非常濃厚的保值的、金融資產屬性的。
歷史上,大明、滿清,都有士紳看的非常明白買地,是最保值的投資。不管是朱家還是李家,城頭王旗變幻,張家的地還是張家的、王家的地還是王家的。
這還涉及到一個資產的安全性的問題。
不要說劉玉沒有這本事,能讓各種工業的回報率這么高。就是全世界,此時又有多少行業,其投資回報率、資產安全性,能比買地更高
既然自由貿易做不到。
那就上行政手段。
直接取消土地買賣、均田、限田,從而確保大部分人,每人手里有個窩窩頭啃著。
這就是劉玉說的那種理論上的辦法
第一步,讓所有客人相信,菜會越來越多,將來肯定能擺滿100桌的,大家都能上桌吃飯。
第二步,那99桌的人,一人發個窩窩頭,先啃著。啃出來一桌、坐一桌。直到最后一個啃窩窩頭的,也能上桌吃飯了。你們先啃著,我保證先上桌的,也不來搶你們的窩窩頭。
而這兩步
大順做得到
大順能搞明白
大順有這組織能力、基層管控能力、失志不移的堅定做100桌菜的堅強決心毫不動搖的路線
大順要有這本事,那么這些都根本不是問題。太平洋上,還有至少六十億畝的耕地,能有這本事,搞一波大幾千萬人的大遷徙、大墾耕,跟玩似的。
正因為大順沒這本事,所以問題才是問題。
以此時大順的生產力水平,配一個超強的能深入到基層的統治集團,整個國家以“造船移民”為重心,一年移個大幾百萬人,易如反掌。
然而大順王朝,顯然沒有這個能力。
而這個“做100桌菜”的比喻,某種程度上,也基本就是老皇帝的那番話。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至少,從技術角度上講,在西苑用了硝石等天然化肥、脫褲子放屁用蒸汽機抽根本不用抽的水的皇帝,算得上是在技術上已經品嘗到了“那一桌菜”的美味。
不管是出于儒家的理想、還是出于對統治的維護、亦或者別的什么原因,那都無所謂。
有這個想法,哪怕是被劉玉劃為洋務運動思想的變種,依舊可以認為算是有點仁心仁德。
不過,這和前些日子,在大清河新堤壩旁,給劉玉獻“南北兩河并行之策”的趙翼,犯得是一個毛病。
大順的黃河問題,從不是個單純的河工技術問題。
甭管是一條河道、而是兩條河道五十年換著流,這都無所謂。技術上,毫無壓力。
甚至于,歷史上,清中期,很多有識之士對黃河北河道的建議,都是直接走大清河、復梁山泊做調節水庫。而最終,決口的黃河也確實走的是大清河。可以說,數千年的治水經驗,在眼光和技術上,問題是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