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不合法的
火耗,合法化。
要么,解決火耗本身,也即銅銀兌換的問題。
也就是說,改變銅錢和白銀是兩種貨幣、甚至可以算是本幣和外幣的關系,而進行貨幣的統一。可以發行銅子,但銅子得是白銀的輔幣,是定額輔幣,而不是外幣兌換。
輔幣換大額貨幣,沒聽說有黑市。
而外幣兌換,必然有黑市價,朝廷規定千錢換一,朝廷規定的和市場價根本不可能一樣。
簡單的廢兩改元,那只是收鑄幣稅。
而廢兩改元的更進一步,就是銅幣輔幣化,銀本位或者金銀復本位,這是在鑄幣稅之外,解決一下小農身上重擔的一種改革。
這就好比,大順征稅,收外幣;而百姓日常,用本幣。本幣要兌換成外幣才能交稅,最起碼,掌握著外幣的那些人,肯定是要狠狠大賺的。
就算不考慮收稅,就說去收茶葉、收鵝毛、收豬鬃、收花生、收黃豆、收棉花、收菜籽一般來說,小農拿到手的,也是銅幣。這里面的差額之大,以至于歷史上鴉片戰爭后的一段時間,理論上以白銀計價一些買辦都是平本生意,但偏偏做的非常起勁,就源于銅銀兌換問題。
皇帝認為貨幣改革要改。
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確實可以算是一種解決“火耗”的改革,理論上也算是減輕了小農的壓力。
但同樣的,皇帝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先發地區的海量貨幣,會涌入內地,涌入缺乏白銀的內地。
為什么大順的貨幣改革,要一直拖到現在才能改
為什么一定要打完一戰、要開始在扶桑挖金子才能改
因為,不拖到現在、不在扶桑挖金子就改,大順的金銀貴金屬,不足以支撐大順此時的經濟總量。
大順不是日本,沒有金山銀山。可哪怕有金山銀山的日本,新井白石改革前后,也出現了大規模的通貨緊縮。
當然,大順也不是朝鮮國,以至于憋到琢磨著取消貨幣,搞以物易物,因為自己發行不出錢,貴金屬不足,又沒有大明那種能靠出口愣生生順差到白銀貨幣化。筆趣庫
而大順的金銀,又集中在哪
某種意義上講,封建王朝,包括滿清,征稅打仗,也算是一種“貨幣轉移”。這場貨幣轉移,陜商崛起控制了四川的經濟命脈、以至于開當鋪開到四川人怒砸陜西人的情況,和西北戰爭的關系極大。江南的白銀,通過征稅,流入了西北,使得西北的貨幣增加,為陜西商人崛起了基礎。
但,大順一年能收幾個稅收的稅里,又有多少能夠轉移到內地尤其是伴隨著改土歸流基本完成、西域戰爭徹底結束、運河修繕基本被廢,大順就算征稅再花,這征稅的白銀也不是往內地流動,而是流向了產糧食的東北南洋、消費養軍的京畿周圍、布匹產地的松蘇、軍械產地的渤海。
也就是說,大順曾經沒有條件搞貨幣改革。因為,貴金屬總量不足,和大順的經濟規模相差太遠。
而現在,大順有條件搞貨幣改革了,因為大順的金銀總量,比之前增加了太多。但是,增加到可以有貨幣改革的條件的這么多的金銀,實際上大部分都集中在先發地區。甚至更明確點,大部分集中在松蘇地區。
那么,皇帝的擔心,也就并不是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