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英國連法國糖蜜都控制不住,為啥能執行英國為啥禁不止荷蘭的茶葉往北美跑,但卻能控制倫敦的茶葉拍賣所
因為,西印度不是一個公司,而只有一個松散的西印度商會;而東印度是一個公司,有一個實體,而不是松散的東印度商會。
現在說,皇帝支持工商業繼續發展、甚至直接技術進步,似乎也是反直覺的。
但實際上,這又繞回了那個“封閉愚昧、閉關鎖國”的說辭1760年的中國傳統封建王朝,一個不是建立在海外貿易上的、擁有三億多人口的、每年大千萬的貿易順差的、最大矛盾是人地矛盾畝產不足導致再發展下去就算均田也吃不飽飯的國家所謂封閉、所謂閉關,在外封閉之外、關門之外,誰解決了這個問題誰把畝產提升到200斤以上了最大的矛盾根本看不到解決的希望,去擁抱什么驅逐天主教傳教士是不是閉關鎖國如果是,那么法國和西班牙,逼宮解散耶穌會,甚至威脅要退出羅馬教廷,是不是閉關鎖國
還是那句話圈地運動、科技發展帶來的畝產提升,是相對英國、相對歐洲中世紀晚期來說的。
英國農業革命,是相對英國自己來說的“農業生產力的巨大提升”。
而提升到現在,英國農業革命的成果,距離華北的畝產,依舊差了一大截英國的畝產超越中國華北,要到智利硝石大規模開采、以及滿清中央集權基本崩潰水利設施崩掉和黃河北決之后。至于江南水稻壤地區的畝產,人工化肥之前就別琢磨著超越了。
所以,封閉愚昧、閉關鎖國,這句話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
問題在于,到底學什么
這個年代,學什么是個大問題。
學農業畝產150斤的,去學畝產120斤的學對面從荷蘭那學來的曲轅犁,替代了北歐笨重的六馬輪式重犁還是學對面的壟作、輪作
學工商棉布逼到對面出行政的,逼的和朋友干過陶器廠的笛福整天在里嘀嘀咕咕陶罐,逼的歐洲要考挖掘龐貝古城來對抗宮廷風格日益嚴重的東方美學入侵有啥可學的
學錯的對象,就會發現沒啥可學的。
而真正要學的是什么
真正要學的,是老馬說的“資本主義是怎么來的”,也即老馬說的。
而細節一下,要學的,是軍事制度、火器思路、練兵體系、風帆艦戰斗技巧、商業戰爭這里面,保護制度,大順不用學,因為不用保護,對面也吊毛都賣不進來。
這就是劉鈺認為的、雖然皇帝也認為是、但兩者的思路不同的“飲鴆止渴”。
劉鈺在先發地區,踐行著老馬說的的改革,學了應該學的東西,包括軍事、風帆艦、重稅、專營權、商業戰爭這些東西。
因為學了該學的、摒棄了那些似乎該學實則學了吊用沒有甚至倒退的東西,所以,先發地區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體系已經基本可以確定建立起來了。
這東西一旦建立,目的就會奔著“世界市場”使勁。而“世界市場”,又肯定先囊括了“國內市場”。
于是,劉鈺認為,繼續往前走,對大順而言,就是飲鴆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