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大順“內外分政”的政策之下,實際上,大順先發地區已經出現了生產的過剩。
這種過剩,不是“在國內統一市場充分發展之后依舊過剩”的過剩。
大順內部支持工商業繼續發展的人,是包含地主、貴族、皇族、高利貸商人、完全的食利者的。
他們支持工商業發展。
但同時他們又必須坐穩自己的屁股,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于是,他們以此時大順已經出現的特殊的生產過剩為基礎,拿出了當初劉鈺忽悠日本的那套東西,亦算是劉鈺自己砸了自己的腳。
簡單來說這套反動的經濟學模型中,食利者、地主、貴族等這些只消費、不勞動;只收租、不生產的人,是社會穩定的基石。
他們是真正的“有效需求者”。
如果沒有這些只消費、不生產;只收租、不勞動的人,那豈不是會出現生產過剩的“有效需求危機”
這些支持工商業發展的地主、貴族、皇族、食利者等,他們算是早期大順工商業發展的“同路人”。
他們是同那些反對工商業發展的純純守舊派戰斗過的,也支持過大順的改革。
但當大順的工商業發展逐漸起步的時候,他們就自然地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的學說,并且加以鼓吹。
甚至,他們還將這種反動的經濟學,套在了此時大順的對外貿易的現狀中。
在對現狀的解釋后,他們把海外貿易的需求,與國內地主、食利者、貴族、軍棍、生員等“只消費、不生產”的人,畫了個簡陋的等號。
統稱這些人為“有效需求者”。
畢竟,大順的手工業有點奇葩,在這個手工業時代愣生生打出來了驚人的貿易順差。
從明中期開始,就是個貔貅,只吃不拉。
而白銀,早期作為一種商品、如今作為一種貨幣,不免就造成了一種假象貨幣不是商品。
既然這種假象存在,白銀只是抽象的錢,那么豈不是就可以說,大順的對外貿易,也是在尋找“有效需求者”,從而解決大順的生產過剩危機
對外貿易,是現在大順改革的支柱,也是大順轉型的稅收國庫基石。
在此情況下,對外貿易是在尋找“有效需求者”。
那么,國內的地主、食利者、放貸者、皇族、軍官團、生員等,這不都是些只消費、不生產的“有效需求者”嗎
沒有海外貿易那些只買卻賣不進的人;沒有國內的只消費不生產的地主食利者皇族軍官團等,大順的工商業,怎么能發展起來呢
沒有“有效的需求”,怎么發展工商業
這里面,不只是曾經的同路人、如今的反動派這么想。
實際上,大順實學派的一部分人,其思路也是類似的。
只不過,他們把所謂的“有效需求”,擴大到了“均田”的概念上。
大順實學派中的激進派中的一部分人當然不是全部,而是現如今大順遇到的是千年未有之變局,以至于各種思潮百花齊放實學激進派中的一部分人,對理想社會的構建,也是以均田后的自耕農經濟為基礎的。
即,把“有效需求”者,根據大順這邊的耕者有其田的千年夢想、社會現實、傳統訴求,從地主、食利者、軍官團等,擴大到將來均田后更廣大的自耕農。
這種思潮的基礎,潛意識里,仍舊是“農、工、商”分開的。
即通過均田,擴大自耕農的數量。而自耕農,只農,不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