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的放貸制度,目的是支持手工業者、市民和農民的發展
還是為了賺到利息
封建王朝,終究是封建王朝。
青苗法在大順這片土地上,早就死了。
但在朝鮮國,實際上還存在著,只是換了個名字,叫“還米制”。
封建王朝搞這一套,最終會搞成什么樣
老馬在其評價“披著圣西門的社”的拿破侖三世的政策的評法國的動產信用公司一文里,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搞這一套,不管是出發點很好的青苗法、還米制。
最終的結果,都會變成御用性質和投機性質的斂財工具。
只不過,在農業社會,畢竟農業才是最大的產業,所以只能搞搞青苗法。
而在工業社會,尤其是披著“發展實業”的美好設想的新時代,這種御用性質和投機性質的斂財工具,會走到什么方向,也就可想而知。
對于一個封建王朝掌握的“庫銀”這種金融機構而言,自然會選擇增加自己的業務和減少自己的風險的操作模式。
而怎么操作,老馬也說的很清楚。
利用特權,以及朝廷支持的大量資本和貸款。從而使得,它所建立的每一個新企業的股票剛一發行,就肯定能在市場上賺到貼水。
總之,獲取貼水,是這種御用性質和投機性質的斂財工具的金融業的真正運轉核心
至于封建王朝會不會這么玩,那也是顯而易見的。
畢竟,朝廷運轉,需要錢。
對一個封建王朝而言,難道會以堅定不移的工業化發展、讓國家富強復興為目標
顯然不是。
于是,當看到其中的巨大利益時朝鮮國現在還存在的、本意是幫助小農、但已經淪為一種斂財工具的“還米制”,至今還存在,并且在大順擴大和朝鮮貿易并掐死了日朝私自貿易后,成為了朝鮮國朝廷非常重要的財源――由朝廷發放的高利貸,來換取大順的白銀和其余商品,維系運轉。
所以,這套東西,最后會玩成什么樣,可想而知。
老馬對這一套東西,說的可謂是非常清楚。
理論上,如果該機構能夠把所有的工業公司的股票都換成它自己的債券,那么,它的確會成為法國整個工業的最高指揮者和所有者也即圣西門主義構想下的大銀行,作為工業的指揮棒
但實際上,在實現這一目的的道路上,由于上述經濟條件而隨之發生的破產
似乎,創建者忽視了這件事。
但,實際上并未忽略,相反地,他們已經考慮到了。當破產發生時,在眾多法國人的利益被牽連進去之后,波拿巴政府似乎就有理由去干涉動產信用公司的事務
在卷入更多的人后,通過有理由的干涉,皇帝企圖把動產信用公司的債券換成國家債券以掌握法國工業從而在不進行劇烈的社會的革命和所有制變更的情況下,uu看書實現國家對工業的徹底掌握,亦算是一種變種贖買的改良方桉
但問題在于。
皇帝是不是比動產信用公司更有償付能力呢
換在大順來說,產業破產什么的,都是正常事,哪有只賺不賠的
但你皇帝準備這么玩,將來你要是玩崩了,賠錢是肯定不會賠,也賠不起的。到時候,你靠啥賴賬呢
這不就又繞回來了嗎
不想還賬,想賴賬。那就看到時候你債主死,還是欠債的死唄。
皇帝能不能賴賬能,之前經常賴,而且那些鹽商什么的,脆弱的一批。
然而新時代之下,既想著改良哪怕說,就是以作為御用的斂財工具為目的,在大順的現實條件下,依舊可以催動大順的工業高速發展。
實業高速發展,那就不是脆弱的鹽商了。到時候,想賴賬可就不好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