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如果只靠生產,就能有這么高的回報率,那這么搞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資本自發地往實業上流動,為啥還要脫了褲子再放屁,搞出來這么一個玩意兒
所以,怎么維系這個回報率
就又繞回老馬說的那個問題,這玩意兒,本質上就是靠債券投機、貼水等,換取快速收入的。
披著的皮,是美好的圣西門實業主義。
本質上,卻是個金融投機公司,搞得是債券投機。
理論上,初衷是為了發展實業。
實質上,卻只會奔著操控股價、波動股價、債券投機的方向上使勁兒。
這種南轅北轍的套路,最后肯定是要玩崩了的。
而玩崩的結果,就算到時候大順的封建統治者,是最狡猾的、最有能力、最有手腕的,那結果也不過就是工業封建主義,在大順暫時得以存在,并且不斷積蓄著底層的反抗力量。
這種理想的、假設封建統治者可以控得住場子、以手腕解決的局面是什么樣的
即皇帝、皇權、貴族、實學派新貴,掌握著工業的實質控制權,形成一個以皇家為核心的寡頭集團。
通過聯姻、以及皇權威壓等方式,這個寡頭集團作為大順的實質掌控者,亦即皇權加財閥,與國同休。
這基本類似于大順之前的皇族、貴族、良家子等為核心的統治集團。
這個寡頭集團、皇權加財閥的集團之下,有一個由從事實際工作的公司管理人員和代理人組成的官僚集團,負責實際管理。
這個,只需要把實學改一下科舉制。類似于過去大順朝堂內的六政府,以及下屬官員體系。
舊股東,則像拿年金似的得到同債券利息相等的固定收入。
這個,類似于過去大順治下的生員,即通過這種方式,把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用舊時代的安撫生員的套路,進行統治。
生員靠的是土地,是優免,實質上也是給錢,只不過不是收上來再給,而是直接不收。
而舊股東,被收編的新興階層、中產等,也就類似于過去的生員,靠著股票而不是土地,賺取利息,固定收入,等同于“生員的優免”。
最下層,就是日益擴大的實業工人、產業工人。
其地位,則類似于過去大順治下的佃農。uu看書
這,就是傅里葉說的“工業封建主義”的基本模型。
而恰恰,這實質上,是大順的封建統治者,唯一能夠接受、并且認為可以掌控的、大順急需發展工商業的一種模型。
一方面,構建很熟悉,他們不會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咋辦。
另一方面,這個模型基本上又是對東亞的儒家封建社會而言,是穩定的。
最頂層的皇帝加財閥、貴族;中間的實學派官僚、科舉改制后的讀書人;收編的是類似生員的幾十萬的新興階層。
鑒于大順實質上打贏了一戰,并且基本上摧毀了歐洲在好望角以東的勢力,大順已經具備了帝國主義的體量了。
故而,這套東西,也就是“三山合一”。
帝、資、封,三山合一。
這,就是劉玉說的,極小的可能之下,最狡猾、最有能力的封建統治者,所能走通的唯一一條繼續折騰、繼續發展工商業、但又保持皇權穩固和封建統治的理論上能走通的、最操蛋的一條路。
也即是封建王朝在“改革”、“變法”這種限制下,唯一可能走到蒸汽機和鐵路時代的、蒸汽壓路機之路。
而一旦真有這么高手腕的封建統治者,哪怕說再來王莽改制加劉秀,真把這條急需要手腕、手段、統治術、皇權、能力的路走成了。
那么,大順也就離徹底死透不遠了,封建殘余那真是連點渣都不會剩下了,但是會留下龐大的工業遺產――要是不這么玩,說不定還能混個退位詔書什么的,還能留下一堆的封建渣,不擦個幾十年這些渣滓都擦不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