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順也不是征兵制,而是募兵制。
這些掠奪和開辟的市場,連本帶利返還的,實際上所涉及的人口,也就幾百萬人頂天了。
包括那些因為刺刀開辟了新市場而得利的種桑的、養蠶的、搓茶的、織布的,等等全加上。
也包括那些因為從軍,而最終拿到了海外的土地使用權,尤其是一些長期募兵,他們至少可以拿到百余畝的土地謂之將之前在他們身上征的稅,連本帶利返還,也不為過。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法國也就兩千多萬人口,戰爭期間上百萬的家庭卷入其中,其在大陸的掠奪也算是連本帶利返還農民了。
而大順三億多的人口,既不可能卷入這么多的家庭參與戰爭,也不可能找到那么大的市場,讓小農的副業成為他們致富的手段勤勞的雙手織布,但海外市場能保證大順將近7000萬戶家庭的出產,都能換回利益嗎
或者說,世界三分之一多的人口,怎么可能每個人都在海外市場受益那得多大的海外市場多大的掠奪數量
于是,兜兜轉轉,似乎又繞回了老皇帝“內外分治”的思路。
廉價的工業品,是擊破一些古老的萬里長城的炮彈。
而皇帝的意思,則是通過內外分治的方式,重新筑起一道嶄新的萬里長城,隔絕開先發地區。
禁止先發地區的工業品、也禁止先發地區從海外獲得的大量貨幣,流入后發地區,保持后發地區那兩億多小農的穩定。
擊破萬里長城的炮彈,當然是廉價的工業品。
因為如果不廉價的話,以現在為例,就算英國現在把大順的海關全都打碎了,控制了關稅,但依然卵用沒有。
因為,此時的英國貨,不但不夠廉價,反而更加昂貴。加上運費,不要說擊破古老的萬里長城,現在連擊破印度的古老萬神都做不到。
也即是說,廉價工業品,是擊破古老的傳統社會的必要條件。沒有廉價的商品,肯定是無法擊破傳統社會的。
但是,是不是有廉價的工業品,一定就會擊破傳統社會呢
這里面,當然有個過程。
比如,歷史上的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的侵略,等等、等等。
有了廉價的工業品,可廉價的工業品自己并不會長腿。
同樣的,真正的理想狀態下的“自由貿易”,實際上也并不存在。
海關守住、朝廷不崩,既所謂的“閉關鎖國”。
那么,顯然,至少可以減緩傳統社會被廉價工業品擊碎的時間。
那么,皇帝的意思也就很明顯了。
既然朝廷還沒崩。
既然朝廷還有很強的強力。
既然太子在湖北的激進工商業變革搞出來了“米禁”的樂子。
那么,是否可以拉起一道新的長城,用內部關稅、行政手段,隔絕廉價工業品、資本、貨幣等,向內進發呢
歷史上,英國有廉價的工業品。
但對傳統社會的破壞,還需要一些強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