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受到過良好傳統儒學教育的皇子,很多年前,李欗第一次跟著劉鈺去威海,參加關于工匠的表彰大會時,就學到了一件事曲高和寡、下里巴人,和工匠們、水手們,拽什么子曰之乎、詩言者也,總是對不上的。
隨著開始海軍生涯,這時代的風帆戰艦的惡劣環境、以及水手都算是流民無產者,戰艦作為大順“人渣”的孳生地,李欗嘴里多半也蹦不出什么子曰詩云。
那時候,李欗因為小時候生痘而壞掉的那只眼睛上,總是帶著一個眼罩。
眼睛的故事,在大順開國過程中,屬于有點特殊意義。崇禎十六年的折箭為誓,算是大順正式宣告可以對那些前朝官員繼續使用,亦算是做好了接收帝國的政治姿態。
故而,傷了眼睛的事,并不需要為尊者諱。再者,畢竟這大順是九宮山后的大順。
那時候戴眼罩的李欗,倒是沒想這么多。
后來在海軍,戴眼罩反倒成了尋常事。畢竟,海軍要整天看太陽、經驗豐富者也會遮蔽一只眼以便快速適應黑乎乎的船艙和外面熾烈陽光甲板的場景轉換,戴眼罩在海軍內屬實不罕見。
只不過,戴了幾十年眼罩的李欗,從打贏了一戰后的大西洋回來后,反倒不帶眼罩了。
而是用上了工匠雕刻的、玳瑁為框、黑水晶為片的茶黑色眼鏡。
用來遮擋那只眼睛的缺陷。
某種程度上講,單從“召喚英靈、披上亡靈的尸骨”這件事上講,李欗自身的條件確實挺好的。
小時候獻祭的那只眼睛,可以讓他召喚李自成這張小農均田卡。
老皇帝的親兒子的血統,可以讓他召喚老皇帝的對外擴張這張軍官團卡。
十幾歲就跟著劉鈺去歷練,實際上也可以召喚劉鈺這張工商業卡。
當然,這些都只是外在條件。
讓xx再次偉大的精髓,是用過去的、“青春版”的政策,來解決現在的、“衰老版”的問題。
進步主義皇帝的精髓,不是開明君主,而是在于“以全民的皇帝、全階級的恩人的姿態,和平且快速地發展工業,在快速發展中加速和加劇階級間的矛盾”。
拿三不同于過去那些君主的精髓,源于工業時代的來臨,時代特色下的用舊思維來解決新問題。而時代特色,又使得要做加強版的拿三,那就不得不弄清楚“工業”、“商業”、“自由貿易”、“雇傭勞動”、“資本”、“消費”、“周期性動蕩”等等這些新時代才有的、過去即便存在也可忽略不計的問題。
正如在論貧困的消滅中說的那樣墾殖合作社,具備的新時代的意義,便是
一可以在資本主義的周期性動蕩中讓失業者有容身之所。
二是通過農業合作社拉高雇傭成本,讓私營企業不得不開出比農業合作社更高的工資,才能招到工資勞動者。
且不說他是不是真心的。
也不說這一套東西是否真的能行。
更不提這一套內蘊含的濃厚的圣西門的空想味兒。
只說,能把墾荒,加上這兩個意義。
那么,他就比那些舊勢力、舊時代、舊腦子、舊貴族的那群人,便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大致可以這么說。
要做到加強版的拿三,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件事上,至少得精通一件、曲解一件、扯犢子一件。
最起碼,得有“發現問題”的能力。
然后,在發現問題后,得曲解一下“分析問題”的方向。
最后,在曲解了方向后,
再得出一個扯犢子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在這一點上,體現的最經典的,還不是論貧苦的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