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運沒改之前,所有人都知道要出事,所有人都假裝不知道要出事。
漕運改了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可以修黃河了,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個爛攤子挖河簡單,沿途百姓、征地、山東鹽業等等這些事,不是山東節度使能解決的。封疆大吏級別不夠,非得上朝廷重臣;朝廷重臣級別夠了,這些爛攤子事卻又不想惹一身騷、更不想離開中樞。天佑殿的人沒法去,軍功貴族里能辦成這事的能選的真不多。
最后劉鈺在一戰前,站了出來。
眾人皆大歡喜。
李欗也把那些心思收了起來。
因為,如何能完成黃河工程
或者說,在封建王朝,完成黃河工程,需要什么
答需要大一統帝國,需要六政府天佑殿和樞密院,需要各個省調配的資源糧食財政,需要數以百計的水利工程專業人才,需要數以百萬計的勞役人口。總之,需要一群帝國的“保守派”,穩住帝國,不要出亂子。
至少,在修好黃河河道之前,不要出亂子。
大順之前干過許多大事。
比如說,西南改土歸流。這不可謂不大,也不可謂不需要大一統帝國。
但,西南改土歸流,和黃河河道這件事,就王朝而言,終究還不是一個等級的事。
劉鈺在這種時候,選拔挑起來黃河河道這個爛攤子,也頗有點“政治表態”的意思支持皇位平穩交接、支持太子。誰鬧亂子,就砸碎誰的狗頭。
固然說,劉鈺真正的嫡系,尤其是那種人身依附綁定關系的嫡系,其實并不多。
但是,實學派中的真正有能力的人,在這件事上,也都是持這種“保守派”的態度。
也即某種程度上的“君子群而不黨”的意味。
他們是“帝國的保守派”。
換句話說,他們就是“誰坐龍椅支持誰”。
這群“保守派”,并不在意政變,只要別說搞出來那種全面反動、要倒退以至于損害他們利益的事,那么他們不在乎。
你要有本事搞玄武門,就亂三天,這批“帝國的保守派”,毫不在乎。
三天之后,你敢坐椅子,他們就敢去慶賀。
但你若沒本事搞玄武門,結果搞出來個靖難什么的。
那對不起。
天下一亂,黃河修不成。
大義在“保守穩定”的這邊,誰敢拉隊伍,現在支持修黃河、且認可修河乃大義所在的這群實學的帝國保守派,會直接帶兵把頭給擰下來。
而基本上,大順這些年、或者說老皇帝為接班而留下的錢袋子和槍桿子,都是這種帝國保守派,而不是太子黨。
太子黨是為了接班之后逐漸收權的,但在太子逐漸收權之前預留的槍桿子和錢袋子,可沒有一個太子黨,全是這種保守派。
啥叫大順此時的保守派
蕭規曹隨。
支持對外擴張、支持內外分治、支持暫時不動科舉、也支持殖民地官員從實學中選拔。
簡言之,支持現狀、支持此時的政策和體系。
也即是,二三十年前的激進派。
他們,是大順這些年改革、對外征戰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