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文彥博的屁股,就坐的非常正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而到了乾小四,這里不提那些令人作嘔的滿漢之分的問題,嘴上說士農工商皆朕之民。等著有人真上書說限田的時候,他就只能說再議、再議。顯然,他也知道,屁股應該坐在哪。
而李欗,則是考慮“錢從哪來”的時候,下意識地就琢磨著,從地主身上弄。
雖然說,這錢本質上是農民出的,但動的是地主鄉紳的利益。
這是一點。
第二點嘛,那就更加有趣了。
歷史上,有這么一個不知真假的故事。
說是忠君愛國的洪承疇被俘之后,嘴上嗷嗷叫著要當文天祥。完后皇太極就讓范文程去看看,范文程扯了幾句澹,發現房梁上的灰落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趕緊把灰給撣開了。范文程回去就說,這逼肯定不想死,真要想死,衣服上落灰還趕緊擦擦果然,不久,剃發而降。
放在李欗在,剛才的這番回答,其實也是暗含了一下東西。
劉玉肯定不能問李欗有沒有野心,李欗肯定也不能說自己到底有沒有野心。
但是,在詢問對未來看法的時候,李欗脫口而出的辦法,就是要從地主身上割肉。
那,這仔細品品,不免滋味無窮。
地主鄉紳,他們有地產、有土地、是先行制度的絕對受益者。
所以,他們是支持穩定的。
絕對意義上的保守派。和實學派里分的保守激進兩派的分法,不是一個保守的意思。
太子正常接班,他們肯定是支持的。
李欗要是想搞點什么事,他們肯定不會支持人家太子有大義、有名分、而且還意味著穩定,憑啥要支持一個缺大義、少名分、甚至很可能政策過于激進的人
換句話說。
如果李欗想要搞點事,靠誰
地主士紳,肯定是靠不住的。
不管怎么樣,都靠不住。你給出的政策,難道能比太子給出的更讓地主滿意顯然不能。太子就是地主鄉紳這群帝國體制的保守派,他們支持秩序、支持穩定。
穩定的秩序,本身就是一切。
那皇家都玩上不講尊卑有序、不講等級制度、不講規矩了。那這秩序一破壞,低下的農民也跟你玩什么“天地翻覆”咋整
是以說,哪怕說,對地主的政策無甚變化。
出于“規矩”本身的考慮,規矩的絕對受益者們,也即這些地主鄉紳們,也不會支持這種破壞“規矩本身”的行為。
已有的“規矩”,其本身,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換句話說,假如李欗有野心,那是不是可以這么認為
反正,地主鄉紳也不可能待見我。那我朝他們臉上吐口唾沫,和扇一巴掌,這也沒啥區別嘛。
那我要是能從他們身上割點肉,給別人,是不是別人還能念我的好、支持我
或者說。
不管李欗到底有沒有野心。
但他的自身條件在這擺著,琢磨著要扇地主一巴掌、揩地主點油,這是假設有野心的基礎。
反過來,他要是連這個都不敢想,那么可以證明他絕無野心。
而現在,固然說,他這么想,就未必有野心。
但至少。
莫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