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說欺詐讓渡國有土地、盜掠村社公有地、掠奪封建所有地氏族所有地,把這一切在無所顧忌的恐怖之下,轉化為近代的私有財產,這都是原始積累的方法。這些方法,給資本主義農業以活動的領域。
李欗支持劉玉在扶桑移民的政策、也支持在“荒地”地區的資本主義農業發展,甚至他的開拓思路就是資本主義式的。
但是。
劉玉很清楚。
李欗,首先不可能是一個偉大的資產階級的革命家,一切以為實現資本主義秩序在世界或者在大順的建立而奮斗。
其次,他更不可能是一個以三萬萬大順的百姓的福祉而努力、一切為大順小農的生活水平提升而為奮斗之目標。
所以說,即便他支持,甚至說開拓思路,是明顯的逆練老馬的資本主義式的。
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前面說的那兩種目標。
即便不考慮他自身的野心,或者說即便認為他不是個純粹的野心家。
那么,他的思路,仍舊是明確的
九州之內的人地矛盾已經這樣了、繼續按照舊的方式統治下去,指定要完。
一旦完犢子了,他這種正兒八經的“與國同休”的,肯定要跟著完犢子。
李欗是不認可階級矛盾的,或者說他不是以這個思路來考慮問題的。
他把大順的問題,濃縮成抽象的“人地矛盾”,亦即“人均土地不足”的矛盾。
在這種思路下,他和老皇帝的“王謝燕、百姓家”的思路,本質上是一樣的。
無非就是老皇帝認為,要提畝產;而他認為,提畝產現在不現實,不若提升土地總數。
所以,他為什么支持資本主義式的農業開拓為什么思路如此
不是因為他是偉大的資產階級的革命家,要為全球建立資本主義的秩序、甚至他自己說的“新禮法”天下而努力。
而是因為,這種方式遷民,最效率。
目的,是遷民。
怎么效率怎么來。
資本主義相對于小農自行遷徙,效率嗎
就劉玉之前搞得幾次改革,不管是下南洋還是移扶桑,顯然,都非常的效率。比之小農的自發遷徙,可謂是效率了幾十倍。
那么,是否有更效率的方式
理論上,有。
實學激進派的靠國家控制龐大的土地收入作為資本,國家的全部施政重心,都放在移民、墾殖、占地上。
但是,這種理論上更效率的方式,李欗不可能接受、也絕對不敢接受、更絕對不可能成為全天下舊的鄉紳士大夫地主勢力的眼中釘肉中刺。
他或許羨慕劉秀、羨慕朱棣,但是,絕對不可能把自己定位成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