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法國全國徹底亂套了。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大概是這么回事,經濟學這玩意兒別弄那個玄妙的詞匯,其實挺好理解的。
大概是這么回事。
原本吧,并不存在一個名為“法蘭西”的全國統一市場,尤其是糧食。
而是在法國這個地理概念上,存在著甲、乙、丙、丁等等幾個區域性的市場。
甲地饑荒了用中國這邊的話講,叫河西荒,則移其糧于河西。
甲地的饑荒,不會影響到乙地;丙地的缺糧和糧價上漲,也不會影響到丁地。
而隨著杜爾哥的改革,過分地相信、或者說,連糧食這種東西,都敢相信無形之手、自由放任,那真是嫌命長了。
在杜爾哥的法令之前,每個地區都面臨著自己的短缺,因此一些地區會遭受真正的饑荒,而另一些地區則完全幸免于難,并通過國家保證的穩定價格供應王室或者叫中央政府的干預本來是被要求的,毫無疑問是可以獲得的,以確保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的供應,從而減輕饑荒最嚴重的影響
然而,隨著杜爾哥的自由貿易改革,谷物所有者開始通過儲存谷物進行投機
而且,在努力壟斷市場時,還傾向于在收成良好的地區集體購買,以便在利潤可能更大的歉收地區出售,導致全國范圍內的價格大幅上漲和短缺豐收地區的糧食減少導致那里的價格上漲
簡言之,這導致了一個法國之前從未遇到過的情況
即不再是區域性的糧食危機,而是因為各種管控的取消,糧食短缺很快造成了一種全國性的危機。然后,這種全國性的危機,而不是局部的危機。
這是法國從未經歷過的臥槽,這什么情況沒見過啊。這怎么甲地缺糧,會導致全國性的混亂
再比如說。
丁地,其實不缺糧。
但是,資本集體去丁地購買糧食囤積,導致丁地糧價上漲。
那么,丁地的人,尤其是需要買糧食吃的人,會干什么顯然,會去砸糧店、砸商鋪、砸倉庫啊我們這的糧價,都讓你們這群人給弄高了
應該說,歷史上,到這一刻,杜爾哥才清醒過來。
但是,晚了。
法國有沒有糧食
有。
海外糧食不缺。
但是,中央政府有沒有足夠的運力
沒有。
這么說吧,可以說,杜爾哥的改革,有點類似于大順太子在湖北的改革鬧出的“米禁”鬧劇大順有沒有糧食有,南洋、東北、蝦夷、扶桑,糧食有的是。大順有沒有足夠的運力,能在一個月內把糧食運到湖北,暴草那些糧食投機商
沒能力。
杜爾哥的反應還是挺快的。
第一年改革。
第二年就明白過來了臥槽,不能全搞道法自然那一套啊,還是得國家管控一些生活必需品啊,糧食這玩意兒不是別的,要出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