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能不能像之前的歐洲東印度公司一樣,一年從吉吉拉特這買大幾百萬兩的棉布
這和道德無關。
大順哪個商人腦子有蟲跑蘇拉特買一堆棉布,去松蘇賣
現在的情況,就是所謂的欲當買辦而不得。
這是無形之手。
而有形之手呢
大順當年起義,是因為啥
因為沒飯吃。
所以,大順會認可法國重農學派的糧價無需管控、無形之手政策嗎
至少,在糧食上,是不會的、也是絕不可能的。
尤其是,當年的太子,在湖北搞出來“米禁”風波后,對糧食問題,大順更是相當在意。
這里面,就必須知道一個道理。
什么道理呢
糧食啊,其實是地里長出來的
而棉花呢,其實也是地里長出來的
多種斤棉花,就意味著會少收十斤的糧食。
缺了糧食,就大順這物流狀況,內地地區真缺糧了,就算不考慮耗損,真運過去的時候,說不定饑民都把府衙給占了。
故而,大順這邊的政策就很明確了。
工商業是好的,要發展。
棉紡織業,是大順工商業的支柱產業,要支持。
但還要保證糧食安全。
那么怎么辦呢
印度種棉花。
那印度種棉花,豈不是意味著印度缺糧,會導致饑荒
那就兩回事了。
河南要是種棉花缺糧了,起義軍越過黃河,說不定就把紫禁城揚了。
那印度缺糧了,難道印度的起義軍,還能翻越喜馬拉雅山一路北上直沖京城
至于無形之手
只能說,在糧食問題上,法國的重農學派,剛做了個“好”榜樣別的玩意兒就無形吧,糧食這玩意兒還是悠著點吧。
看來說,這人沒飯吃會餓死,竟然是個在東西方都準確的道理啊。
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歷史上,印度棉紗,確確實實導致了本土的手工布產業發展,并且創下了大約6億匹的土布巔峰。
這也導致了大順現在面臨的現實
紡織業,要分開看。
織業,只能靠外部市場,靠商業霸權和艦隊決戰,促進織業工業化。
想靠大順內部市場,直接織業工業化,那真是異想天開,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男耕女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