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則覺得,甲這個傻吊,把資本用在移民上,老子正好把錢用在產業擴張上,還省的你和我競爭了呢。
所以,解決方案,無非兩種。
一種,是劉玉一開始做的那樣,遷民這件事,讓資本有利可圖。比如說,南洋開發種米種甘蔗、北美挖金子、松遼以北種黃豆。
如果不能有利可圖,那就把條件都被備齊了缺鐵路修;有印度糖競爭滅
另一種,就是讓資本屈服于人的意志,使人可以操控資本,逆“水之向下”的自然法則而動。
比如說,把社會上的資本、力量,都組織起來,強行完成移民過程。
而這,又繞回了“中國”和“華人”的問題。
如果讓華人在環太平洋地區具備優勢,那其實現在做不做都沒啥意義了。人口基數已經到了,就算大順現在瞬間崩了,南洋北美各地的華人也扛得住、守得住。
而問題是,如果把河南、陜西、湖北、湖南、江西、甘肅等地的人,也看成人,也考慮他們的未來。
那么,前一條路顯然不現實。
人要出生,人口基數在這擺著,天花之類的疾病已經可以預防,一年怎么也得移個人口的1,才能基本維系人均三四畝地不變小,這是此時大約的人口增長率。
放在之前清教徒被驅逐到北美時候的英國,1,也就一年萬人。問題不大,哪怕是全抓進債務監獄,官船去送,也送得起。
而放在大順,1,在這等人口基數下,什么概念
350萬。
大順現在就算拼了命發展工商業,一年能吸納350萬人口從事工商業嗎
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到末期,全世界的工業人口加起來,一共幾個人
所以說,遷民,每年不照著500萬遷,基本解決不了大順內部的人均資源不足的問題。
而一年進行500萬人口級別的遷徙,尤其是在這個火輪船剛興的時代怎么說呢,這就挺嚇人的。
就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能組織起每年幾百萬人規模的、跨越千里的遷徙,那能把世界上的其余國家嚇尿了。
只靠資本的逐利性,通過把人異化成產生剩余價值的某種貨物,亦即劉玉之前的政策,肯定不行。
因為剩余價值是在生產中發生、在流通中實現的。
每年500萬人被異化,那么得多大的市場才能實現這種流通
你哪怕說,反動到恢復奴隸制呢。問題是,就算反動到恢復了奴隸制,你弄一群人去美洲西海岸干種植園,種啥賣給誰還是說這人有什么怪癖,就喜歡棉花糧食堆積在倉庫里,看著就感覺爽,而不是想要變成錢
一塊土地,你得需要一定的條件,并且只有在這個條件下,他才是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的資本,否則那就是一塊地。
這個條件,包括市場、氣候、運輸能力、被剝離了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以及維系勞動者從屬于資本的社會條件比如旁邊沒有可耕種的無主荒地,等等、等等。
所以,推到這一步,如果把河南陜西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人,看成是人,并且要讓他們的生活也過好。
而不是只把目標定為讓漢人帝國成為蒸汽壓路機、或者環太平洋華人占據絕對優勢。
那么,似乎有也只有一種可能,來完成這件事。
那就是,強化到極致的國家機器,集中社會的資源、資本、力量,完成這個每年遷徙五百萬人的偉大事業。
而要擁有這種強化到極致的國家強力,又必須要先把大順王朝弄死,因為大順王朝的統治階級,阻礙了集中社會的資源和力量,決定了大順王朝的能力上限當個蒸汽壓路機,綽綽有余;建立新的以自由貿易為周禮的天朝體系,也綽綽有余;但絕無能力解決兩三億人口的普遍貧困問題。
甚至于,因為那兩三億人在被沖擊后,可能的反抗,也意味著大順實際上的“工商業發展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