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買地囤地收租,是最高的收益率、也是最安全的投資事實上,這種投資的安全性,比后世的美國國債高得多。畢竟,即便改朝換代,基本上還是要承認前朝地契的。
另一種,是土地的生產資料屬性,勝于其金融資本的避險屬性。
比如一些交通比較方便、運輸比較方便的地區,商人地主等兼并土地,改良土地,追隨市場的腳步,種植桑樹、養蠶、黃豆、棉花等。
是以
生產實際上有它的條件和前提,這些條件和前題構成生產的要素
這些要素最初可能表現為自然發生的東西。通過生產過程本身,它們就從自然發生的東西變成歷史的東西了,如果它們對于一個時期表現為生產的自然前提,對于另一個時期就是生產的歷史結果了。它們在生產內部不斷地改變
這在大順的一些地區,以及大順統治的爪哇,就非常明確。
在大順統治爪哇之前,甚至于在荷蘭統治爪哇之前,爪哇的土地私有制、村社解體等,實質上已經自然發生了。
雖然這種自然的發生是緩慢的,但新的生產方式正在舊的爪哇村社中醞釀、萌芽。
當大順下南洋后,即便說大順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在用工業資本主義的殖民觀來對爪哇進行改造正如牛頓出生前,落入泥潭被陷死的人不知道這是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但,就實質而言,大順對爪哇的統治、并且根據大順自身的歷史傳統和慣性而將自己的生產方式強行加在爪哇身上的行為,就是一種不自覺的、自己并不知道的工業資本主義殖民觀。
工業資本主義和商業資本主義的邏輯是不同的。
工業資本主義,需要更多的生產。
因為,工業資本主義下的生產,本身也即是工業資本主義下的分配。
分配的結構完全取決于生產的結構,分配本身就是生產的產物,不僅就對象說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說也是如此
就對象說,能分配的只是生產的成果,就形式說,參與生產的一定形式決定分配的特定形式,決定參與分配的形式
比如說,工資。工資的雇傭勞動,在一處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所具有的規定性,在另一處表現為分配的規定
如果勞動不是規定為雇傭勞動,那末,它參與產品分配的方式,也就不表現為工資,如在奴隸制度下就是這樣
奴隸沒有工資,奴隸的勞動不表現為工資,但是奴隸難道就不參與生產的分配了嗎最起碼,哪怕說種植園搓棉花的奴隸,不也得被分配西瓜和谷物,以維系他們的勞動嗎
是以,大順將大順本土的生產方式,以一種更熟悉的歷史慣性,強加在爪哇身上的時候,這本身既改變了生產方式、也改變了分配方式。
生產,是說爪哇的農民,在繳納了地租后,圍繞著大順的工業所需的原材料,進行生產。
分配,是說爪哇的農民,在繳納了地租之后,用他們交換到的貨幣,購買整個大順生產體系下的商品。
分配本身就是生產的產物。
爪哇因其自然環境、土地肥力、積溫降水、運輸條件、海運成本等因素,實際上,比大順甘肅的農民,更容易融入到大順的工業資本主義的體系當中。
而工業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亦決定了爪哇的土地改革,是有利于大順工業發展的。故而可以稱之為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工業資本主義殖民觀的產物因為就其意識而言,大順朝廷可能并沒有意識到這是啥,只是根據傳統和習慣,將大順的生產方式強加在了爪哇身上。
這里,還有個更容易理解的假如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