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王朝的角度,這種改革,可以視作歷史慣性、習慣、不想讓當地土司勢力太強、改土歸流就得搞流官就得干死土豪。
從資本階級的視角,這種改革,為大順蓬勃發展的工業起步,了更多的原材料、也通過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完成了爪哇的分配改革,創造了更大的市場。
從爪哇封建貴族的視角這個,他們的視角,大順根本不在乎。
就像大順在西南改土歸流的時候,會在乎當地土司的意見嗎要么接受、要么死,并無第二條路。
尤其是,大順因為前朝教訓媽的,邊疆土司、酋長,說不定哪天就做大了是以,在這種事上,自從軍改之后,尤其是劉玉以幾千人規模而不是以十萬人會戰為思路的軍改之后,那是相當激進的。
于是,從下南洋開始的一系列操作,到現在也是大幾十年過去,改革效果顯著。
然后,一切也就朝向大順熟悉的方向而狂奔了。
既是統治方式、稅收、土地制度的熟悉。
也是造反、起義、反抗這些東西的熟悉。
歷史上,英國在印度的一定地區,按照英國的農業方式對印度的土地所有進行了一些改造。
通過土地確定所有權、農業稅、以及土地私有制可以作為商品交易。
其實,也就是相當于弄成了大順這邊傳統的地契模式。
然后,英國人就懵了。
因為盤剝、重稅等,導致高利貸橫行。而高利貸,又帶來了土地兼并。同時按照改變后的土地所有制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你借了高利貸,沒錢還,那你把你的土地還給債主,不是理所當然的
于是,在印度大起義前后,大量的貧民土地所有者,既沒有錢交稅,又沒有錢還貸,只能把土地交到放貸者的手里。當起義來臨時,貧苦農業群體,紛紛走向反抗殖民者的道路。
并且,在印度大起義前后,就爆發了許多次貧民殺死高利貸者、土地兼并人的情況。
以至于英國的殖民者,有些懵地發現沒有一個階層,像失地小農一樣反抗我們、印度小農逐漸由痛恨放貸者、土地兼并者,演化為仇恨英國的統治
是的。
英國人當時是有些懵的。
而英國人懵的這種情況,若在大順看來,這有什么可懵的
只會覺得意好這個我熟,對此我有豐富的經驗。
所以,這其實是個普遍問題,也即老馬說的小農土地所有制的普遍問題。
因為是小農土地所有制的普遍問題。
而大順又把小農土地所有制強加給了統治地區。
于是這個普遍問題,也就演化為了普遍的、類似的反抗。
這種反抗,又因為大順這邊的殖民觀,而被加強。
因為小塊土地私有制,本身就是有利于大順資本的。
私有制,方便交易。
小塊,方便破產和放貸。
這為兼并大開方便之門法革前的法國,你兼并都沒法兼,因為地是誰的都弄不清楚,各種封建權利加在土地上,資本買地都買不明白。圈地運動則是屬于,既然小塊土地私有制早晚得兼并成大土地所有制,那還脫褲子放屁干啥直接強行把村社集體土地,私有化。只要我先完成了兼并,那么我就不必考慮小塊土地私有制下兼并過程中的反抗反抗鎮壓掉,剩下的要么去工場做工、要么去北美種植園當契約奴。
所以,大順殖民是為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