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為了新興階層的利益。
要是為了舊地主、士紳的利益,殖啥民啊。
于是這又繞回來了。
新興階層的利益,不管是工業的、還是商業的,都要求大順在殖民地搞和大順相近的土地制度。
對工業資本而言,需要市場、需要原材料。
對商業資本而言,小塊土地私有制,又是和盤剝、放貸、兼并。
同時,因為生產力的進步、技術的發展、以及豆餅南美硝石等肥料的運用,又使得大土地所有制,能更多的原材料。
而這種大土地所有制的生產模式,大順這邊的資產階級,自然是更傾向于使用大順這邊下南洋的人。
一方面,朝廷這邊的政策支持。
本身人地矛盾就嚴重,能下南洋趕緊下。
加之這種新的“邊疆”區,自然是本族人口越多越好。
另一方面,就工作效率、宗教、勞作等因素而言。
大順這邊在那邊兼并土地種棉花靛草的,也確實更喜歡用大順這邊的下南洋人口。
性價比高。
爪哇人,總的來說,就勞作效率而言,和大順這邊種了兩三千年地的人口而言,差不少呢。
于是蛋疼的局面就出現了
在過去,爪哇地區是封閉的經濟,一個個村社,幾乎是半獨立的狀態。他們和封建主的聯系,并不深。而村社制度還未解體,也使得爪哇地區的人,很難具備一個朦朧的民族的意識。
只具備分散的、區域性的、血緣或者村族的小意識。
而現在。
大順推廣了大順的土地制度,打破了爪哇的封閉村社經濟,畝稅貨幣化又促使商品交易,使得在經濟上爪哇地區的聯系逐漸緊密。
然后,大順這邊的模式,又是“先小塊土地私有制,然后商業資本兼并土地、大順移民來到被兼并的土地做工”
加之殖民政策、民族、宗教等等問題。
爪哇這邊,也逐漸產生了朦朧的民族的意識。
這種意識,源于大順在爪哇的改革,確定了小塊土地所有制,打破了爪哇的封閉經濟,呈現出類似于法國那邊那種“重農學派的改革,打破了法國的區域性經濟,但也使得法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全國性的糧食混亂于是,法蘭西終于具備了成為一個國家的基礎”。
發展于小塊土地所有制下必然出現的放貸、兼并等問題。
又因為大順移民、宗教、習慣等,被放大。
本身,小農土地所有制,就對資本主義具有天然的反抗性他們反封,但也反資。
而大順作為殖民者,又被抽象為資本的化身。
當然,現在情況還不嚴重,只不過,問題也已經埋下。
大順實學派,在大順這邊關于經濟的討論,又為爪哇這邊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