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來說,是在法國經歷了法革之后,關于將來如何走的問題上,在法國的“自由的自然秩序的工業主義”,和“有組織的、技術官僚和國家實體推動有序的工業主義”這兩者之間沖突且激烈爭論的時候,是圣西門開了有組織的工業主義的濫觴。
或者說,封建社會和工業社會的轉型期期間,是他在一眾工匠思潮的反動中,開創了一套面向未來的、以工業社會為底板的顯學。
固然說,后來孔德和他意見不和,離開了他。
但“進步與秩序”這兩個詞,圣西門是以“進步”為主;而孔德則以“秩序”為先。當然,這也是公社之后,第三共和國選擇了孔德的科學實證主義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原因,亦或者說,是法蘭西的精英階層和普羅大眾經歷了法革、拿皇、復辟、反復辟、第二帝國這大幾十年的風浪之后,選擇了秩序優先。
這門顯學,在法國的路,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和大順這邊互相印證的。
畢竟,這門顯學除掉“社”的成分,更多的還是工業主義、或者說工業黨的底色,內核上是一門不怎么考慮生產關系,而純粹生產力的,引導社會從封建時代走向工業時代的學說。
或者說,是“技術統治論”。
比如,圣西門的早期重要追隨者、或者說弟子的出身成分
巴黎里昂地中海鐵路公司首任董事,勒佩爾恩凡廷。
法蘭西不動產抵押銀行、法蘭西航運總公司、巴黎圣日耳曼鐵路公司等影響法蘭西第二帝國方方面面的大金融佩雷爾家族的奧琳德羅德里格斯。
受其思潮影響而成立的里昂信貸銀行、法蘭西興業銀行。
法國森林兄弟會、燒炭黨的總負責人,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學生領袖,圣阿芒巴扎爾。
出資創建了巴黎中央理工學院的阿方斯拉瓦列。
拿破侖三世的元老院經濟顧問,米歇爾謝瓦利埃。
殖民阿爾及利亞政策的一眾先鋒軍,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大量工程師畢業生。
英吉利海峽之父,艾梅德加蒙德。
總之,不難看出,這些人,與其說他們是“社”,倒不如說他們是“實業資本家”、“技術官僚”。
拿三的那個“社主義的皇帝”的稱號,你以為是誰給加上的
圣西門一死,實質上的圣西門學派,就分裂了。
一部分,走向了社,并且繼續戰斗、思索。
一部分,走向了宗教人文主義,反動、創教。
一部分,走向了純粹技術工業主義,和大法蘭西殖民主義。
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圣西門主義影響最深的、幾乎撐起來法國第二帝國技術官僚和工業成就半壁江山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這個在戰火中成立、在拿皇退位前的巴黎會戰中能在學校組織數學系當炮兵在無步兵保護的情況下硬抗哥薩克騎兵沖擊、凡有運動必積極參與的學生激進學校,伴隨著工業主義和學校畢業生成為帝國技術官僚和仕途通暢,從而變成了“社會總保守主義的大本營”,并且在1871年3月18日的起義中,這所一直以來激進運動的學校,全程無參與這不再是一個科學的實驗室、激進的學生的運動中心,而是從第二帝國圣西門主義成為顯學后,成為了“國家的、民族的新貴族、天賦貴族亦即技術官僚的孵化地”。
從這一點上看,大順的實學派,在李欗政變之后,實質上的站位,和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那群人,差不多純粹的技術統治工業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