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談到買櫝還珠、均田派對科舉改革這件事不理解的時候,這位前輩還是發話了。
“昔日,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天下、天下,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方有天下。”
“若是只靠你們做成大事,你們欲做關隴集團還是想當淮西勛貴誰人制之”
“科舉選天下之才,方能制衡。”
“實學派只是朝廷可用之工具,而不是說朝廷只是實學派實現理想的工具。”
“二者不同,自然你眼中為珠,別人眼中為櫝。”
“你剛才也說了,階級,又談宋時新舊黨,與今日新舊黨之別。”
“若階級相同,那么如宋之新黨舊黨,不過是理念之爭,黨爭而已。”
“若階級之不同,那么如今日新舊之學如你所言,是披著新學舊學的皮,實則骨肉為不同之階級。”
“如此一來,真要是用你們變革天下,你們彼此相識、俱為同鄉同窗同學,那么誰來制衡你們呢”
“是以,你們以為,是披著新學舊學的皮,實則骨肉為不同之階級,是好事。”
“可只怕官家看來,這不是好事,不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學推廣天下,而改革科舉仍以考試選拔,以天下之英雄,制漸不受控之新興集團。”
“否則的話,真要是做成了,上上下下,皆是你們。你們又有理念,又有想法。若皇帝從之,則為臣;若皇帝不從你們的想法,你們豈不是要做出些大事,必要把事做成”
“而新學推廣天下,而改革科舉仍以考試選拔,這就大不同。”
“其一,撕開新舊學問的皮,混雜為一,考試選才,恩出于上。”
“其二,若宰輔出諸川陜,背后必無海運殖民集團之關聯。不像如今,若要用新學之才,身后必有各家新興集團之身影。”
“其三,昔日朝廷以勛貴、科舉互衡。而今勛貴財閥軍官團與實學多近,平衡已破。是以必要以實學替舊經,將實學變為舊科舉派,以制衡勛貴財閥。”
說完這三點最簡單粗淺的東西,這前輩忍不住搖頭失笑道“昔日興國公最常說的三個詞刻舟求劍、東施效顰、守株待兔。”
“我今日說一句話,你們的想法,定是守株待兔。”
“當年范蠡言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自古以來,都是臣被藏于君、被烹于君。”
“所以,你們多半守株待兔,以為必是臣被藏于君、被烹于君,而不可能反過來。”
“然而,你們仔細想想,昔日之變、以及今日之事,到底誰是良弓走狗”
“有沒有那么一種可能,如今天子,才是新興階級的良弓、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