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在繼續西進,在羅剎國派兵支援之前,拿下斡難河和石勒喀河的所有堡壘,立刻和羅剎和談。
齊國公接洽的使團,也帶了三千多人的精銳。扯皮扯到扯不下去的時候,就翻臉。
在那邊不要攻城,而是借由蒙古部落的支持,威脅羅剎人在貝加爾湖一線的城堡,讓其不敢分兵支援東線。
和談的底線是放棄黑龍江北岸,但西邊要拿到石勒喀河和斡難河,尤其是斡難河這個特殊意義的河流必須拿到手。
用后世的版圖來看,就是得到了烏蘇里江以東、庫頁島、黑龍江入海口,再加上黑龍江西部向西擴展出一部分,拿到石勒喀河和斡難河,將蒙古從北邊半包圍住。
以黑龍江上游作為統治下游流域的基礎,以斡難河作為蒙古歸順的法理,以石勒喀河作為威脅貝加爾湖南部的前出基地、攻可以前出貝加爾湖切斷羅剎東西的聯系、守可以監視喀爾喀蒙古。
代價是放棄黑龍江以北所有的宣稱權,在北線融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承認俄國是帝國、承認俄國的帝位、保持通商貿易和大黃茶葉交易,與俄國交流不采用朝貢體系。
從始至終,大順朝廷對這一仗的定位就很清晰——就是為了蒙古打的。
劉鈺一路向東進行的勘察、繪圖,一半作為己方的法理,另一半則只是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
即便一部分只是籌碼,也依舊很重要。
劉鈺的第二封奏折送到的時候,皇帝已經到了吉林造船廠。
嫩江前線的部隊也已經做好了進攻的準備,第一戰皇帝并不準備親臨前線,而是要看看前線打成什么樣,那棱堡體系到底有沒有劉鈺說的那么可怕。
打開了第二封奏折,看了幾眼,李淦臉上露出了笑容。
劉鈺不但找到了永寧寺碑,拓下了文本,甚至還收服了許多部落,一些部落首領跟著他回來朝貢。
自明宣德年后,已經斷貢三百年。如今再度朝貢,實乃盛事。
這件事,李淦覺得劉鈺做的相當不錯,有些水平。
看起來劉鈺打仗也是個好手,永寧寺一戰,己方沒死一人,砍殺羅剎人百余名。雖然有取巧的成分,但也看得出劉鈺還是可以的。
后面又說到搶劫了羅剎的探險隊,劫持了幾名西洋人,還搶到了一些地圖,更是讓李淦稱贊。
這件事第一封奏折上有所提及,說是發現了個日本人、也發現羅剎在江上造船,所以懷疑羅剎人會順江而下。既然是探險考察,肯定會有地圖,這對國朝加強邊疆的掌控和了解大有裨益。
當時李淦就覺得劉鈺腦子很好用,卻沒想到劉鈺真的把這件事辦成了。送來的奏折里,還夾著十幾張已經簡單翻譯過的地圖,羅剎人在貝加爾湖附近的堡壘都有明確的標注,這正是眼下急需的。
可心里夸著夸著,味兒就變了。
等看到最后的時候,李淦忍不住罵了一句。
“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