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寫了好幾萬字的意外處置方案,一個都沒機會用。
羅剎人就是死守在城堡里,出擊了一次,就被前面部署的火槍手和孩兒軍肉搏精銳打回去了,之后就一直老老實實蹲著。
每天匯報傷亡的人數,皇帝要彰顯仁愛,去看望看望吧,一連好幾天一個人沒死沒傷。
看這架勢,劉鈺之前立的軍令狀是二十五天,現在看來最多十五六天就能拿下。
等到第二道壕溝挖完,羅剎人終于派人在棱堡外的防護坡處堅守,準備利用這一段的巨大殺傷,爭取一個體面的、保留個人財物的投降。
然而即便是這一段,也是一場無聊透頂的戰斗。
部署在第一道壕溝炮位的火炮,調整了炮口傾角后,減少了裝藥量后,朝著斜坡猛轟。
彈跳起來的鐵球在斜坡上一撞,四處亂飛,全是布朗運動。
愣是靠一些直射加農炮打出了曲射的效果,那些守在防護斜坡處的羅剎人只守了一天,就全都跑回去了。
斜坡處無人防守,炮兵又開始每天例行轟擊棱堡的凸堡位置,掩護步兵。
步兵背著樹枝、泥土、土筐,在火炮的掩護下,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填平了護城壕,整個棱堡已經近在咫尺。
在第十天的時候,為最后攻城準備的精銳肉搏兵已經在第二道壕溝的出擊點集結完畢。
掘子營也已經挖完了埋藏火藥的坑道,為了防止火藥的威力分散,坑道呈現出一個“匚”字形。早在劉鈺來偵查的時候,就挖過坑,知道地下水很深。
為了讓蒙古部落看到震撼的效果、也為了給這座棱堡一座華麗的謝幕,足足四千斤火藥被埋在了坑道中,最后的封閉已經完成。
現在,就等著皇帝最后的命令了。
第十三天的晚上,皇帝終于等到了他想要的好消息。
大象和獅子明天就能到。
翰朵里衛的那些羅剎俘虜也已經學會了呼喊萬歲,按照漢尼拔口述裁剪的俄國準將禮服也已經做完,就等著在皇帝面前表演一場“北狄臣服”的大戲。
第二天,皇帝一反常態,換上了一身戎裝。
還以為像是平常一樣又要看熱鬧的陜西皮影、看女子跳舞的蒙古貴族們發覺了異常,不知何意。
皇帝用蒙古語說了一句話。
“今天沒有歌舞。不過,仍可佐酒。有什么,比敵人的鮮血和恐懼更適合在草原下酒的呢?”
淡淡地裝完了嗶,輕輕一揮手,身邊的勛衛搖動了手中的大旗。
前線。
最后檢查了一遍導火索的軍官點燃了導火索。
在出擊陣地里等了好幾天的精銳肉搏步兵全部半蹲在地上,嚴禁倚靠坑壁,雙手死死壓在耳朵上,微微張著嘴。
后方。
計算著時間的獻俘隊伍在進行著最后的“彩排”,佛教中象征意義極強的大象和獅子也被喂飽了。將要賞賜給蒙古貴族的絲綢、瓷器、錦緞甚至還有不遠萬里從南方運過來的甘蔗、柚子,也都裝滿了大車。領頭的勛貴拿出西洋懷表,盯著上面的時間,準備在預定的時間走完最后一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