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桌子后,就等著皇帝來,跪拜之后,考試時間太久,皇帝也不可能一直在這盯著,勉勵了幾句后就撤了。
現場主持考試的,是英國公、左平章事、加權將軍張牧之。
祖上是當年太宗李過的后營左果毅將軍張能,跟著李過和高一功在延安、榆林抵擋阿濟格,潼關之戰失敗后全身而退。
作為大順的西、路軍一路轉戰萬里,爬雪山過草地,從陜西輾轉抵達了湖南,之后更是打滿了全場。
嫡系中的嫡系。
恰好前朝英國公也姓張,或是出于某種惡趣味,亦或許算是一種侄兒搶了堂弟的正統的自嘲,總歸張能一脈也封了英國公。
和翼、襄、靖等公爵一樣,比齊國公這樣的春秋古國爵稍微高出一點點:這是大順那群老勛貴評書戲本聽多了,一個個覺得這種溢美的爵號比春秋古國號的高級一點點,和水德是藍色的差不多的緣故……
加了權將軍意味著沒了兵權,英國公張牧之算是劉鈺的爺爺輩了,既是主持考試,劉鈺要跪著從英國公的手里接過試題,再回到桌上打開。
試卷打開,格式也能看出來大順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
槽點太多。
奉
天承運
皇帝制曰:朕恭膺天命,紹世登基,于今九年矣。
仰賴太祖之武德、太宗之文華、世宗之禪義、高宗之孝仁,至今庶政和諧,四方安謐,拓土于北,略有小功以绱祖宗。
朕朝夕典學,惟日孜孜,無敢逸豫。欲興衛社稷,撫牧百姓,膺服四夷。
故求諸于經史,以探治亂之源;求諸于百家,以曉宇宙之機;求諸于軍旅,以資控馭之略;求諸于天文,以通風云之變;求諸于地理,以知險易之要;求諸于幾何,以準遠近之宜;求諸于輕重,以博財稅之通。
爾多士自軍旅來,學于武德宮,究于當今世。茲當臨軒發策,其敬聽朕言。邦國興旺之學,以史為先,若《通鑒》、《太史記》、《漢書》、《唐書》。
昔漢武拓西,北擊匈奴,鑿空西域,數度用兵于大宛,或曰戶口減半而罪己,然終漢一朝,不曾有腥膻九州事。后言: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西域既開,得葡萄、石榴、苜蓿等,又有大宛良馬。以貨殖交于大夏等國,互通有無,始知極西尚有國。
待漢亡,又有三國事,晉以立,八王禍,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夷狄輩借機而叛,至衣冠南渡。
隋以后,李唐興,都于長安,復又開西域,乃有北庭、安西為都護,拱衛諸夏。胡商往來,居于坊市,寶石胡椒充盈市場,萬國來朝。
安史禍,吐蕃又叛,西域遂不通,歸義軍孤守,終不得見王師。
自后,西域七百年不聞漢音。
而至于宋,不通西域,檀淵盟,靖康恥,崖山恨。蒙元滅,朱明興,棄哈密,再不履西域,終有東虜之禍。
非求讖緯之言、巫卜之術。其西域之有無,與國運關乎歟?
漢開西域,力霑烏孫;唐啟安西,威震大食。今準部盤于蔥嶺,臥于龜茲,得黃沙之險,有水草之肥,掌耕稼之洲,素來不朝,其勢日大,若加之以兵,詎無勝算歟?
讀完了史論的題目,劉鈺心中大喜。
當初皇帝給自己的那幾本書,果然就是“欽點”的意思,這史論策的題目確確實實就是在問西域的事。
自己早就準備好了,康不怠的文筆大氣張揚,洋洋灑灑五千余言,只要一會默誦下來謄抄一遍即可。
倒是這殿試策論的題目,劉鈺只能說是槽點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