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軍打贏了,贏的如此簡單。
劉鈺兌現了他當初的承諾,練出了一支有制之軍。奏折上也說了,一旦抵達了伊犁,便請交出青州軍的軍權,因為剩下的事,副將張瑾完全可以勝任了。
青州軍贏了,贏的如此簡單,如同一個砝碼,讓劉鈺以前說的種種,都變得沉重起來,更有分量。
大順……應該軍改。
京營保持七八萬的數量,各地營兵集中訓練,只需要一支大約二十萬的軍隊,就能夠完全不用擔心邊疆和內地的事。
青州軍真的很省錢,少了甲、換了火槍,而且可以以一敵三。
這既是可喜的,也是可怕的,因為劉鈺學的都是西洋人的東西,這就更讓懸在李淦頭頂的那團陰影沉重且黑暗。
以往天朝,打到這一步,放眼四周,便可馬放南山了。西域既定,還有什么值得征伐的呢?只要朝貢臣服就好了。
可現在,北面有個龐大的羅剎,按劉鈺說的,也是青州軍的戰力水準。
南洋上,荷蘭、英國、法國、西班牙……還有在澳門的葡萄牙,一旦將來有一天真如劉鈺所言從東海威脅,那該怎么辦?
李九思當日說,京營打不過青州軍。現在看來,何止是打不過,只怕青州軍完全可以以一敵二甚至更多。
那西洋人呢?
以前,皇帝將信將疑,朝中無人相信,都在等著看劉鈺的笑話。
現在,劉鈺不是在證明自己可以立功,而是在證明西洋人的威脅很可怕,大順再不變革,就要落后了。
八十年前,大順的軍制還能與西洋人持平,短短八十年便有如此差距,日后呢?
要軍改,是要下個大決心的。
阿爾泰山北麓這一戰,終于讓皇帝下了決心。當初金水橋問對的建言,如今似乎都實現了。
統一訓練,參謀定計劃,選拔考核軍官廢棄舞刀弄槍而考實學算數物理,勛貴掌軍……這是一整套體系。
而這套體系最關鍵的籌碼,戰斗力,已然被證明了。
軍改,也和西域的事息息相關。
如果選擇了后者,叫準部臣服,效漠南蒙古事,那么就需要修筑一些棱堡,駐扎一支軍隊。
這支軍隊的人數不能太多,分散各處,但集結起來后以萬人為宜。
這支軍隊要能做到兩千人左右就能解決一個部帳的紛爭,且不會被看似人數眾多的游牧民擊潰。一旦出現問題,就要立刻壓制解決,否則等大軍集結,黃花菜都涼了。
要以步兵為主,輔以騎兵,因為精銳的騎兵太貴而便宜的騎兵又拉到和和游牧民一樣的水平。漢人帝國的強勢之處在于火器,舍棄火器不用,那是不智的。
以往,這樣的要求太高了。
而現在,青州軍這樣的可以快速訓練、以步兵為主力、兩千人就能解決部帳紛爭、不用擔心行軍被襲的軍隊,就是最合適的。
簡直就是漢武時候的大黃弩對匈奴騎的翻版。
看著大臣們還在嗡嗡地討論著準部如何處置的事,李淦卻想,軍改,一定要改。
學校,要建,哪怕試行,也不能讓所有的軍官都出自良家子;武德宮,要改,一些考核要適當廢棄;良家子和勛貴、文臣的平衡,要再考慮。
科舉……科舉萬萬不可輕動,只能先改武德宮,慢慢增加非良家子的數量,把武德宮慢慢改成并行的科舉。
科舉考經書,武德宮考實學算數幾何物理,保證足夠的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