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徹斯特、蘭開夏的工商業者們從今年開始大規模地游說,希望政府放寬棉布政策,也希望曼徹斯特的麻棉混紡布能夠獲得一個名正言順的資格,可以在英國售賣。
從法國人搜集到的請報上來看,這一次游說基本要成功了。
只要放寬了這個政策,英國棉紡織業的政策基礎就算是打下了。
英國人已經發明了飛梭,不過這東西對江南的紡織業絲毫造不成沖擊。
短期之內,得利的還是東印度公司。打開了這個口子,他們就能把印度的紗錠運到英國,直接運禁運的棉布,肯定有風險。
但既然允許曼徹斯特的混合織物,紡織紡織,紡是紡、織是織,印度的紗錠正可以供給飛梭發明之后、政策允許棉紡織品之后的需求。
看到這個消息后,劉鈺有些焦急。既然還有“以求超勝”的希望,他就必須要考慮一下后面的路該怎么走。
跟著英國人走應該是走不通的。
珍妮紡紗機在英國是神器,在大順則根本不是。
因為這東西紡出來的紗,根本不適合純棉布,而是適合麻、棉、毛混合布。這玩意紡出來的紗很容易斷,需要更韌的麻和毛作為經線、棉做緯線。
而且,英國暫時也不允許純棉制品,曼徹斯特和蘭開夏還是鉆的政策空子,認為他們的紡織品不是純棉布而是混合布,純棉布此時在英國依舊是禁止的。
大順棉布是棉布、麻布是麻布,少有這種混合布,容易斷的珍妮紡紗機在大順等同于是個廢物,并無什么大用。
真正有用的,是走錠精紡機,走錠精紡機的出現,使得純棉制品的工廠化才成為了可能。
然而都知道珍妮紡紗機容易,這走錠精紡機卻難,至少劉鈺不知道這東西怎么做,也不懂原理。
珍妮紡紗機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端,所以廣為流傳。
但實際上這東西放到松江,會被松江的織工們罵死:這玩意紡出來的紗這么細、這么容易斷,用這玩意織布?
可是更低調、也更適合大順的走錠精紡機,并沒有廣為流傳,也沒有什么能夠啟發思維的“金點子”叫人知道這東西大約是怎么回事。
而且走錠精紡機發明出來的時候,拿破侖都從科西嘉搬家到法國了,這玩意想要抄都沒法抄。
但有一樣,劉鈺可以確定不能抄珍妮紡紗機的路,而是要時刻盯著英國的專利。
看看這幾年有沒有早期的水力紡紗機出現,然后重金挖人,繼續改進。
琢磨了一下,劉鈺覺得這條“以求超勝”的路,就不能按照既定抄襲的辦法走。還是得考慮一條不同的路……比如先繞開輕工業,等著抄襲就行,而把精力和大筆的投資,放在蒸汽機的前置科技“水力鏜床”上。
這東西既能挖氣缸,又能鉆炮筒,走一條和英國先輕后重、市場帶動需求、需求促進進步截然相反的路:先重后輕,違背市場需求規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