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很理解這種東方式的含蓄表達,但劉鈺心里很清楚,中國還有個詞,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英國公的意思已經表達的很明確了,這支海軍,針對西洋人而言,就是為荷蘭和英國而創建的。
法國雖然也搞殖民主義,但是水平差了點,還沒有能力在明末就在中國沿海搞騷擾。
英國和荷蘭不同,那是有前科的。
既然英國公已經表態,剩下的話就靠劉鈺自己發揮的,當然是要把話說的清楚一點,讓法國人明白大順的真實戰略企圖。
“莫爾帕伯爵,中國是中國,大明是中國,大順自然也是中國。就如同現在英國的王室頭頂上依舊還有一個法蘭西王冠的宣稱權一樣。明帝國的一切,大順都是全部繼承的。包括……仇恨和所有政治遺產。”
“荷蘭人曾經掠奪舟山等地的天朝子民前往巴達維亞做奴工,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容忍的。而這種罪行,對帝國而言,是沒有追訴期的。”
“東南亞在明帝國的巔峰期,是其勢力范圍,而這也理應被我們繼承。”
劉鈺的話,說的就更直白了,莫爾帕伯爵一下子就聽明白了,心里卻有些嘀咕東方帝國的含蓄表達,以及這個古老帝國詭異的道德標準。
似乎,主動開戰是羞恥的,必須要被打了之后才能開戰,才顯得正大光明?
這一點他有些不太理解,可劉鈺的話還是透露出了很多信息。
不管荷蘭和英國是否對大順宣戰,大順都有足夠正當的理由對英荷宣戰,這個戰爭借口是延順已經滅亡的明帝國的。
劉鈺考慮到法國詭異的、有點像是破罐子破摔的海權思想,又趕緊補充了一句。
“自由貿易,是天朝的國策,這是不可更改的。所以,在南洋地區,天朝反對一切形式的海盜和私掠活動。”
“所以,就算是對英荷宣戰,天朝也不會選擇私掠和海盜行為,這是有違天朝體面的,也是對自由貿易的極大破壞。”
“為此,大順需要一支擁有戰列艦的艦隊,而不只是巡航艦。巡航艦是最好的私掠船,或者貿易打擊船隊,但卻不是很好的海軍決戰艦種。”
“如果將來開戰,天朝可能要面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全部軍艦,僅僅靠這些巡航艦是不足的。”
“您應該清楚,巴達維亞對荷蘭意味著什么,東印度公司對荷蘭意味著什么。這是荷蘭的經濟命脈,所以一旦開戰,荷蘭人一定會拼盡一切可能奪回巴達維亞。雖然從阿姆斯特丹往東南亞運兵很難,一艘主力艦可能要一年之久才能抵達,而且數量不會太多,但緊靠巡航艦是不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
法國搞了一支架子艦隊,心里其實是慫了,知道在海上真心打不過此時的英荷聯手,在陸地上又樹敵太多必須保持一支強大的陸軍。
這就使得法國總是琢磨著,我控制不了大海,但我可以惡心你,搞私掠,讓你付出代價。
為此劉鈺很明確的和法國使團表明了態度:大順的海軍政策和貿易政策,不能只靠巡航艦,必須要建造足夠強大的戰列艦。法國那一套策略,大順不會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