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到底歸于哪、還是由皇帝牽頭直管海軍部陸軍部把樞密院獨立出來、亦或是定制樞密使入天佑殿卡一個名額,現在還不明確。
估計皇帝也是在嘗試,尤其是想利用這一次對倭開戰嘗試一下將來到底怎么搞。
變革總需要嘗試,但不管怎么嘗試,抓住軍權這一點,皇帝倒是想的清楚。
小圈子比之在外面要寬松的多,不需要始終跪著亦或者皇帝特許不跪才行,皇帝居中坐著,劉鈺三人坐在矮墩上。
“此番征倭,大略已定。海權在我,處處可以登陸,劉愛卿先去倭國轉了一圈,倭人分兵之勢大致已成,我看這一戰也沒什么好說的,你說呢?”
劉鈺這些年來滿腦子都是征倭的事,這是大順走出大海的第一步,也是確定東亞新型朝貢體系最重要的一步。
在大略上,他是把日本可能的動作都推演了一遍的。此時皇帝問起,他也不把話說的太滿。
“臣以為,倭人的選擇其實不多。”
“如果被臣逼得不得不分兵于各處,組織四五個分散各地的機動兵團,此戰簡單。只要陸軍上岸,大勢可定。”
“若是只管江戶、九州島,海軍或是運兵于釜山尋機,或是在琉球逡巡,見縫插針,不消半年,其國必亂。”
“如今大軍已集結威海,海軍一部也已會和松花江之兵,不日將占蝦夷。臣以為,如今大軍不宜先動,而是下令海軍先在釜山集結,以陸戰隊加上一部分陸軍在那扎營。人數三千即可。”
“海軍沿著倭國海岸線武裝偵查,看看倭國到底是不是將兵力分散成數個機動兵團。若是,則海軍主力返回,準備登陸作戰。海軍分出小半,攜釜山之兵登陸襲擾,攻城拔寨。”
“以臣之估算,和之前海軍參謀們的計算,此番軍費也就在二百萬兩以內,必可使倭國臣服。”
“倭人幕府,必先防內而后戰外,久戰對倭國不利。”
報出了一個叫在場三人都驚訝的“二百萬兩軍費”之后,三人頓時一驚。
“兩百萬兩?”
雖知道此戰應該不會比征準噶爾花的多,但要說只花兩百萬兩,著實不敢相信。
“兩百萬兩。最多上浮不過幾十萬兩頂天了。”
趁著眾人驚詫不信的機會,他又重復了一遍。
只不過劉鈺這也算是打了個埋伏,玩了個障眼法。
之前海軍造艦、興建海軍的錢,不算。
軍改、新軍訓練、換裝的錢不算。
后勤運輸用將來的貿易壟斷權外包給了貿易公司,這也不算。
開戰期間的軍隊正常軍餉,也不算,反正不打仗也得花錢養兵。
這么一說,給出的這個兩百萬的數額,聽起來就叫人震驚了。
兩百萬兩,看似挺多,可對于大順這樣的體量而言,其實干不成什么事。
雖然也知道日本不是太強,但有前朝在朝鮮作戰的經驗,總覺得這最起碼也得是個高句麗水準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