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并不是太在乎順俄之間再度開戰,反正牽扯不到英國,英國和俄國的關系也不是很好。
但,英國并不喜歡瑞典的禮帽黨。
瑞典此時其實已經是二三流國家甚至淪落到四流了,不過古斯塔夫死了這么久,雄風仍在,余威仍有。
各國對于瑞典“腳踢俄國奪回彼得堡、干爆普魯士收復波美拉尼亞、暴打丹麥壟斷波羅的海貿易”的雄心,還是持一種謹慎的態度。
當年的瑞典干成過,誰敢說現在就一定不行?
英國倒是不在意彼得堡、也不在乎波美拉尼亞,但問題是禮帽黨在外交上,極端親法。
而且他們支持重商主義政策。
然而瑞典有個屁的工商業?
說是重商主義,明明就是“重走私主義”。瑞典從中國拿的貨,不全都賣給英國走私販子和殖民地了?瑞典倒是想搞紡織業、想養蠶,那緯度能搞嗎?挖自己家的大銅礦、大鐵礦,那也叫重商主義?
啥也搞不成,說重商主義,不就是重走私主義嗎?自己國家不買,盡量賣給外國人。
東印度公司已經相當不滿了,現在大順這邊又要摻一腳,自是抑郁。
可是除了瑞典走私的問題,英國也不得不在大方向上全盤考慮。
一來中日一戰,大順與荷蘭的關系急轉直下。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個道理英國人太清楚了,要不然現在也不會和西班牙開戰。
法扎克萊之前就對荷蘭在廣州和東印度公司的競爭大為不滿,現在他是力主希望達成一些交易,借助這一次中荷關系降溫的機會,直接把荷蘭人趕走。
一百年前荷蘭人把英國人從東南亞和東亞趕走,現在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荷蘭人不是“造謠”說英國國王娶了天主教老婆,導致英國沒法重啟對日貿易嗎?你荷蘭能“造謠”,我英國便造不得?
二來英國已經對西班牙開戰,戰爭不只是在歐洲,而是蔓延到了全世界。
英國商船帶來的首相密信,告訴王室特使,英國已經派出了艦隊前往南美,如果在南美無法達成目的,就要前往亞洲,攻下馬尼拉。
未必會要馬尼拉,馬尼拉對此時的英國是雞肋,但對西班牙很重要。可以拿下馬尼拉作為談判的砝碼,將來達成對英國有利的條件。
無首相之名而有首相之實的沃波爾伯爵,給特使的信上訴了訴苦,英國國會已經被人煽動起來了,對西班牙開戰無可避免。哪怕輝格黨內部,也有人懷疑年邁的沃波爾伯爵,是否還能引領這場戰爭,認為其過于軟弱。
是以沃波爾伯爵希望特使觀察一下中國的情況,盡可能達成一些協議,以便中國方面能夠允許英**艦在其南方港口獲得補給和修整;同時獲取更多的關于貿易的有利條件。
想要和中國達成協議,就免不得要在其余地方進行讓步。
只是中國這邊想要什么,看起來胃口不小。
英國特使知道大順朝廷這邊的態度,不會無緣無故允許他們這些西洋番邦的使節參加宮廷宴會,既是這一次攜對日大勝之威,要提的條件可想不會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