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連富光和瓦爾克尼爾總督說起這個的時候,也就得到了一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回復。
劉鈺要是問起來,沒辦法了,只能談。
不問,就不談。
瓦爾克尼爾想的很清楚。
公司派他來做總督,要解決一件事:在不影響對華貿易的前提下,解決巴達維亞的華人“多余”人口。
這個“多余”是動態的,今日多余,明日可能又是急缺的勞動力。
蔗糖價格,與歐洲戰事、西印度群島天災、波斯戰爭局勢、印度局面等等因素有關。很難確保將來是否還能漲價,也很難確定將來一定暴跌。
可就現在而言、此時此刻。
巴達維亞“多余”的華人人口,這件事,我瓦爾克尼爾解沒解決?
對華貿易,我瓦爾克尼爾有沒有影響到?
可以說,幾乎是很完美的解決了。
那么,對華人的政策,日后是否還要再大量引入華人勞動力,那是下任、下下任、下下下任總督要解決的問題了,和我瓦爾克尼爾一點關系都沒有。
做了,撈不著好。
不做,反而完美完成了公司的要求,升職加薪。
那為什么要做?腦有病?
經過這一次清理“多余”人口,巴達維亞剩余的華人,都是“有用”人口,沒有之前那么劇烈的矛盾。
短時間內,不會再出現太大的亂子,以至于迫使大順不得不出面解決。有多短?至少他瓦爾克尼爾卸任之前,應該沒問題。
可問題是瓦爾克尼爾這個總督不是世襲的,這些華人甲必丹雷珍蘭們,卻幾乎是世襲的——理論上也不世襲,但要根據財產數量決定能否當上,而財產是世襲的。
這種情況下,甲必丹雷珍蘭們的訴求,和總督之間就出現了矛盾。
他們希望,大順這邊明確一點:巴達維亞的事,大順管不著,大順也別派官員深入到華人社區。
這件事也挺黑色幽默的。
如果歷史上的紅溪屠殺發生了,這些人一定盼著大順駐派官員。可若是發生,他們都死了,連富光自己沒死但是財產也全部被吞了,死人不能說話、也不能要求。
然而,現實是,紅溪屠殺沒發生,這些人活著,所以他們不希望大順派駐官員。
荷蘭人在此時的控制力,需要華人做線,把爪哇一個個分散的點,連到巴達維亞,為公司不斷吸血。
也需要華人高層,去作為統治中下層華人的工具。
人頭稅也是包稅的,所以包稅人是不用交人頭稅的。換言之,歐洲人在沒有占據印度、工業革命和海軍后勤局革命以至于有足夠的統治力統治南洋之前,對金字塔頂端的華人,是合作關系。
合作到歷史上荷蘭商人跑到阿姆斯特丹公司總部告狀,說總督過于優待高等華人。
對中層的手工業者、買賣人、開飯店的、開旅店的華人,有沒有壓迫?有。而且很深。
對底層的奴工、契約工、債務奴隸等華人,有沒有壓迫?有。而且非常深。
但是,對金字塔最頂端的十幾家華人,此時幾乎是沒有的。
在大順,他們頭頂還壓著一個朝廷這樣的龐然大物。
而且,八字不合。
大順的主要矛盾是土地問題,所以大順最擅長調和的矛盾也是兼并和小農的矛盾,用同樣的邏輯去處置工商業矛盾,就會經常性出現“割以永治”的情況:我把萌芽都干掉,不就不用處置我不會處理的工商業矛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