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本廷克伯爵還是充滿希望的,認為荷蘭還有最后的機會,抓住時代的尾巴,重回黃金時代。只要能夠完成集權,就還有繼續成為強國的潛力。
雖然威廉四世的話,說的確實很有道理:當初就因為海爾德蘭省要把主權授予威廉三世,讓威廉三世當世襲公爵,而不是執政官,就導致了阿姆斯特丹的一次股災。商人們的態度,已經再明確不過了。
任何想讓荷蘭集權的人,必須要和商人為敵。而商業,又是荷蘭的基礎——這就像是在天朝當皇帝,卻必須與地主階級為敵一樣,什么下場,死在九宮山的李自成算是相當完美的詮釋了。
但即便知道千難萬阻,此時尚且年輕、還沒到辦不成事就心灰意冷年紀的本廷克伯爵,還是諄諄勸導起了威廉四世。
目光掃過了威廉四世合上的那本小冊子,低俗小冊子最后的幾頁,是照著伏爾泰那般吹噓的方式,介紹了一下大順的政治制度,寫這些話的人自己都不信。
“殿下,您眼前的這本小報,您不能只看了前面,沒有看后面吧?前面的東西,是低俗且惡墮的,帶著一股市井的臭味。而后面的東西,才是這份小報真正的精華,那是東方帝國的樞密院大臣書寫的,我們可以看到那個遙遠而龐大的帝國是怎樣運作的。”
“荷蘭很小。而那個東方的帝國有幾十個、上百個荷蘭大,卻依舊可以集權。為什么荷蘭就不可以呢?”
威廉四世的臉微微有些紅,他確實只是看了看前面的內容,后面的內容有些無趣。
據說街上的人,爭相傳閱前面的內容。
而后面的那些枯燥的政論和政治制度介紹,一般會用來卷煙。只有少數的第二等級以上的人,才會看看后面那些無趣的內容。
本廷克伯爵也不知道威廉四世看沒看,只是他說的這些話,本身就毫無邏輯。
鳥有兩條腿,能飛。人也有兩條腿,所以也能飛?
他自己也知道邏輯并不是太能說服,解釋道:“這一次關于奧地利王位繼承的戰爭,對于殿下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現在攝政們、議會派希望騎墻,寄希望于英國的調停,也希望告訴法國人支持奧地利純屬無奈。這對于我們,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北部省份的人,不用擔心法國人。可是南部省份的人,恐懼如果聯省議會毫無作為,法國人會沖到城下。”
“為了荷蘭,您應該振作起來,隨時等待機會。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即便您沒有主動去謀求執政官的位子,也必須要做好準備:一旦執政官的重任落在了您的肩上,您必須要能承擔起這份責任。”
威廉四世雖然身體有些殘疾,雖然怯懦,卻也沒有到好壞不分的份上。
本廷克伯爵說的句句在理,他也只好點頭稱是,然而心里想的卻是恐怕這件事沒這么容易吧?
然而本廷克伯爵卻認為,機會,就在眼前。
“殿下,您可能還不知道,中華帝國的侯爵出訪歐洲,第一站就是阿姆斯特丹,他是為了什么。”
“事實上,他想要平等的外交、關稅協定。如果這個無法做到的話,他要求荷蘭以朝貢國的地位,對待中華帝國,接受中華帝國皇帝恩賜的貿易,他們稱之為——朝貢。或者,勘合貿易。”
“無論如何,平等的外交和關稅協定,是不可能接受的。而那位中國的侯爵,在談判桌上咄咄逼人,要求聯省議會盡快給出答復。”
“如果……如果聯省議會答允了朝貢的勘合貿易,這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殿下,是否準備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