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苗諾夫軍團作為近衛軍前身,主要做戰場上最精銳的部隊。
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軍團,則更像是錦衣衛,有審查、抓捕等權力。
而伴隨著德國黨上臺,這支彼得建起來的錦衣衛,逐漸靠邊站。為了制衡這些人而成立了刑偵事務衙門,分走了錦衣衛的權力不說,刑偵事務衙門也有了自己的武裝,還成為了錦衣衛的上級部門。
錦衣衛的士兵,大多都是世襲的。他們總聽父輩提及當年的日子,當年那是什么樣的日子?
小皇帝自己將一群少年組建成軍,自己訓練,自己當軍團長。小皇帝成為彼得大帝后,不會忘記這些舊部的好處,不但給了他們錦衣衛的權責,還給了諸多的優待。
那時候,成為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軍團的士兵,是一項榮耀,也是最完美的出身。許多貴族子弟都會前往軍團歷練,從少尉開始做起。士兵運氣好,就能攀上大樹,從當副官或者傳令兵開始,一步步成為低階貴族。
可現在呢?
德國人幾乎控制著一切,安娜女皇對這個軍團的人一點都不信任,那些貴族子弟也為了防止粘到身上不好的出身,也不再前往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軍團服役。
士兵們的待遇減少了,特權沒有了。當然無比懷念彼得大帝,并且將這份懷念的情緒,很自然地轉嫁到了彼得的女兒身上。
尤其是看到公主穿著軍裝的樣子,許多人想起了父親或者祖父說起的故事:彼得大帝自己穿著軍裝,讓士兵們稱呼他為連長或者團長。
這一切,都讓這些士兵想到了父輩們說過的、曾經的好日子。
當伊麗莎白公主問起是否愿意追隨的時候,二百多名士兵齊聲喊出了“愿意”!
格倫納德連的連長看著單膝跪地、高舉著十字架的公主,代表著士兵問道:“媽媽!我們愿意為你而死,你愿意也為我們而死嗎?”
伊麗莎白親吻了一下十字架,高高舉起,直視那些戴有期待的目光,高聲喊道:“我發誓,如果你們愿意為我而死,而我也將愿意為你們而死!”
“烏拉!”
軍營里發出一聲聲吼叫,烏拉的叫喊聲連成一片,伊麗莎白在即將站起來的時候,士兵們有些狂躁地喊道:“媽媽,讓我們現在就動手,把那些人都殺掉吧!那些骯臟的外國蛆蟲,都要被絞死!”
伊麗莎白的神情嚴峻起來,她不希望這場政變變成一場大規模的清洗。
這不是宗教原因,也和她在圣母像面前的許愿沒有太大的關系,一個敢靠幾個歌手、寡婦、音樂老師就琢磨著政變奪權的女人,不可能對所謂的上帝、圣母、道德之類有多重視。
一切,都要出于政治原因。
拜倫時代的殺、絞殺、五馬分尸殺,以及動輒全家流放西伯利亞的嚴苛舉動,讓伊麗莎白很清楚,現在的俄羅斯需要一個寬松的政治環境。
寬嚴相濟。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寬與嚴,需要審時度勢。
一旦政變中殺人太多,很多人可能會人人自危,擔心伊麗莎白會在俄國進行一場大清洗。
而伊麗莎白沒有太多的基本盤,也沒有像是安娜女皇一樣有一群身處俄羅斯的德國“八旗”當基本盤。
本身俄國內部,還分化為舊黨和新黨。這時候只是出于對德國黨的反對,兩群人可能會默許伊麗莎白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