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了洋人,還管不了百姓嗎?洋人管不得,那就讓洋人自覺無利可圖退出去,再整治本國的鴉片,更容易一點。
但是,這個辦法……只能用于鴉片,無法用于棉布、瓷器之類的東西。
鴉片如果只看其商品屬性,使得這玩意種起來,并不比種苞米、種麥子難多少。只要放開了,理論上確實是可以驅逐洋貨的,不但理論上如此,現實也確實做到了。
只不過只做了第一步,第二步沒做……
但棉布不一樣,或者說,工業品不一樣。
這個辦法,等同于“保持對外貿易的前提下”的解決辦法——晚清是被動的保持鴉片貿易,因為敢關門就要挨打。
所以這個辦法的本質,就是在保持繼續對外貿易的前提下,讓本國商品的價格低于外國,從而迫使外國主動退出。
也所以這個辦法只能用在鴉片之類的東西上,不能用在工業品上。
敵人的傾銷,會導致本國的工場破產,是不可能在競爭之下存活下來的。
如果英國真能把棉布的價格質量,搞得和后來晚晴北洋本土種鴉片那樣的相對質量和成本,是可行的。
但如果能搞成這樣,那還緊張什么呢?棉布又不是鴉片有危害,可勁兒搞啊。
但英國人看著棉布質量和價格的巨大差異,心里是有數的。
歷史上蒸汽機1776年發明,百年后的1876年機織布的依舊無法徹底打敗手工業土布。
甚至于伴隨著二鴉結束,印度棉紗大規模進入中國、解決了紡紗紡線“效率”問題后,還迎來了一波本土布的回光返照,達到了5.78億匹的舊時代最高產能。
這個辦法行不通,或者說保持對外進口貿易這個前提的辦法行不通,那就只能選第二種方法了。
第二種,是正統做法。
暴力機器。
確保海關自主權,加關稅保護。
艦隊能決勝于遠洋,那就決勝于遠洋。
艦隊無法決勝遠洋,那就退守海關炮臺。
總之,加個罩子,把自己罩起來。確保沒有外部影響和傾銷的情況下,自己使使勁兒,追上外國貨。
不提什么內部市場是否夠大的問題,也不提什么缺乏歐洲市場的英國內部產能相對過剩等,那是后話。只說現在,英國政府的暴力手段,至少在此時,是無法用的。
兵法云:半渡而擊。
現在大順在歐洲就是一種“半渡”的狀態。
立足未穩。
英國海軍若是不惜一戰,現在就全體出動,就大順西洋貿易公司這幾條船,全都得交代在這。
賭國運。
賭這么一打,大順那邊就慫了,再也不敢來大西洋貿易了。
然后雙方和談,英國取代荷蘭的地位,大順拱手交出東方貿易品好望角以西英國獨家壟斷權。
可劉鈺狡猾的很,之前和瑞典合作探路,明明路都探清楚了,卻一直窩在家里不動。
憋到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雙方打得筋疲力盡的時候,才忽然出手,試圖在歐洲站住腳。
接著就非常無恥地解開了阿姆斯特丹金融市場的寒冬,使得大量的貴金屬投資流向中國,不惜給到了7%的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