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陜西商人算是入川陜商的帶頭大哥,在商人中頗有威望,心里算了算,自覺大賺,忙道“這錢自是我們出大頭。除此之外,我們是在愚鈍,不知道還有什么要做的,還請國公提點提點。”
劉鈺笑道“再就沒什么了。就是你們的子弟,別在西京也別在四川了。去京城或者松江府,去開開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
“這可不是周鄭交質啊,你們也沒這個資格交質。就你們這點資本,江南資本隨便動動指頭,你們就萬劫不復,朝廷都用不著用朝廷手段弄你們。”
“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個道理,你們應該比別人更明白。”
“鹽,總是有盡頭的。總要學會新的發財手段,商貿方向。否則,朝廷這邊也不高興,我也不滿意。”
對這個要求,陜西商人也只能連連稱是。
暫不說這里面的道理,只說朝廷給出的這些條件,他們不得不答應。
他們現在還真就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
先領著他們去科學院轉了一圈,既是為了推廣技術,也是為了恐嚇。
如果他們不接受,那么似乎朝廷轉身就會去扶植一個愿意答應這個條件的王二麻子、趙三狗子,而且扶植起來非常容易。
不缺資本,也不缺技術。
至于道理,陜西商人也不得不承認,劉鈺說的這個道理確實是這么個道理。
他也明白劉鈺說的意思。
他們能夠在四川站住腳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亦無他、唯手熟爾,而川商對販鹽一事尚不手熟。”
之所以他們能夠手熟,因為他們之前在兩淮販鹽。
他們是兩淮鹽業的競爭失敗者。
就像陜西商人之前自己和劉鈺說的那樣,一些西洋詐術騙術,都是先在東南流行。等著東南的人不好騙了后,拿到北方和西北西南,也就很容易騙到很多人。
這就是所謂的近水樓臺先得月。
而陜西商人在兩淮商戰中一敗涂地,但在販鹽上,打不過徽商,那還打不過川商嗎
作為此時全天下第二精通販鹽的商人團伙,打不過第一很正常,排后面的打起來還是頗為容易的。
而劉鈺的意思,是說讓他們的繼承人,家族嫡子們,出去看看,不要這輩子就只會賣鹽了。
再往內里說,如果說只會賣鹽,這么說也不對。
而是說,如果沒見識過別的、不開眼看別的產業,鹽業是有盡頭的。
到了盡頭之后,賺的錢用來干啥
吃喝玩樂
這些,花幾個錢呢
能壟斷食鹽業的,就可勁兒花,能花多少
賺的大量利潤,在不懂其余行業的情況下,必然會流向三個方向。
買地。
放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