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他們帶來的高粱種植技術、高粱釀酒技術,迅速鋪開。
并且很快,高粱成為了松遼分水嶺以南地區的廣泛主食,并且伴隨著南部地區人口增長,一部分人被擠得繼續向北翻越松遼分水嶺,使得高粱種植不斷北移到松花江流域,和由海參崴烏蘇里江延伸的水稻種植業逐漸雜合。
有了上次淮河修筑工程的經驗,朝廷對于東北地區的釀酒業,并沒有進行遏制。
相反,釀酒業作為一個蓄水池,可以保證在必要的時候,花錢就能買到足夠的糧食。
高粱米也是糧食,用來救災,肯定比大米便宜。
原本大順唯一能控制的糧食資源,也就是每年征收的那點漕米。現在則可以弄到各種亂七八糟的糧食,只要花錢,就能買到大宗商品。
以這個三江口縣為例,其所有的產業布局、經濟發展,其實都是圍繞著江蘇資本的需求所布置的。
農民和圈占土地的資本種植大豆。
大豆在這里加工成豆油和豆餅。
豆餅沿著遼河運送到營口,實際上也是非常便捷的,尤其是冬季一到,從黃龍府后世的長春,運送到沈陽,冰爬犁只需要不到十天時間。
豆油之類,則一般是等到夏季,由船只沿河,一直運送到營口,在那里裝船往南運輸。
高粱則是基本用作釀酒,再把高度的烈酒裝捅,運送到營口;或者是沿著遼河逆流而上,運送到蒙古牧區,換取皮子。
去年開始,這里倒是又多了一項產業。
亞麻種植。
從羅剎國引進的亞麻良種,以及從羅剎國引進的格林科夫梳麻機,使得亞麻產業也開始生根增長。
新型的格林科夫梳麻機,使亞麻纖維的生產效率快速上升;而漫長的冬季,大量的女性又將這些亞麻纖維紡成亞麻紗,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這里又沒得棉花,包買制很快就在周邊發展起來。
這些亞麻紗,也要運送到營口,再從營口運送到松江府,主要方向是作為經線,紡織成英國的混紡棉布,大量走私到北美和歐洲,打擊英國剛起來的棉布紡織業,順便換取白銀。
純棉布質量太好,英國緝私部門一看就知道是走私貨。而荷蘭的走私集團給出的以真亂真的辦法,卻可以最大程度地擾亂市場,摻雜了亞麻、羊絨和棉紗的混紡棉布,很快成為了走私界的大宗商品。
羅剎人剛發明的梳麻機,很快被引入了正急需做經線的麻紗的大順。
但鑒于蘇北種棉花價值更高,是以亞麻種植仍舊是放在了東北地區,搓成成品紗線后,再海運轉移。
當地人對于高粱、黃豆等產業,早已經習慣。
這亞麻產業,倒是個新興起來的,不免好奇。
當然,肯定知道這玩意兒是織布用的,這幾乎是傻子都知道的事。
但爭論的點,是比較奇特的。
此時,那些趕著馬爬犁的車夫,正熟練地使用小額紙幣,買了幾斤本地燒鍋里產的高粱酒,要了幾斤高粱酒酒糟的副產品羊肉,和客棧酒肆里的其余人,談論著今年出現的、遙遠的蘇南地區運來的新明星產品讓這些原本男耕女織的移民所震驚的、竟然達到了二尺八寬幅的棉布。
然后他們在討論“你們說,這二尺八大布里,用沒用這邊的麻線”
客棧里的人對這些東西都很熟悉,因為這些趕車趕爬犁的,主要就是將各種貨物南北運輸。
去年興起了亞麻紗,今年這邊就有了二尺八大布,難免不叫人有端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