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洛陽,罷課、罷工還在繼續,嶺南省的消息頻頻傳來,每有攻克州縣,竟然都能引來歡呼聲。
街頭運動遲遲得不到緩解,凌煙閣內部也是非常的不滿,只是現在的重頭戲,卻早就從這些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身上轉移。
南昌都督府傳來的密電,“靖難軍”已經打入江西,先頭部隊已經出現在了南康縣,而原本駐扎在瑞金監的“黃金部隊”,卻像是一夜之間死光了一樣,直接沒了消息。
帝國在世界各地,針對貴金屬礦藏,有著專門的部隊。
因為早期都是為了黃金,所以又稱“黃金部隊”,民間也多有稱之為“黃金集團軍”,規模非常龐大,在總人數上,僅次于“交通部隊”。
只是這種連乙級軍團都評不上的部隊,顯然不是拿來攻城略地的,更多時候,也就是充當保安。
中央朝廷并不介意這種地方部隊“望風而逃”,但是連一個招呼都不打,這就完全不能接受。
在洛陽宮的東側,曾經的東宮現在成分就比較復雜。
皇唐天朝的新聞機關單位都在這里,皇太子通常也會署名一些通訊或者通稿,除了以示存在之外,多多少少也有維持帝國體面的意思在。
但是現在,連東宮的宮墻之外,都能時不時地聽到學生、工人們的抗議聲。
外面的人希望皇太子能夠表態,聲援“明達慘案”中的受害者。
甚至還有各種消息傳達進來,認為皇太子有了這樣的表態,“靖難軍”自然就會平息下去。
“王總編終于來了!”
“哪個王總編?”
“王彥章啊,北都分社的總編,也是《北都時報》的總編輯。”
“‘鐵槍王’居然也來了?!”
“最近報紙上的時文,越來越讓內閣不滿,對民眾的勸說作用,幾乎就是沒有,現在報紙上各種罵戰,隆慶宮那里,時不時有人撰文譏諷朝中相公……”
“我很尊敬王賢明的,他為什么要來蹚渾水啊。”
“公忠體國,你不懂。”
“……”
《洛陽日報》年輕的小編們,在辦公室聊著天,最近一個月,物價漲得越來越離譜,總算洛陽令還是非常有經驗的,迅速施行了“配給制”。
物質管制原本只是局限于市場,現在已經擴散到了大半個京城的商業區,幾百萬人的吃喝拉撒睡,開始受到了影響。
但因為“配給制”,物價再怎么漲,倒也問題不大,而且老百姓也還是很信任朝廷的,洛陽令給每個街區都配備了重型汽車,一次就能拉貨一萬多斤。
朝廷充沛的物資,第一時間讓投機客們有些惱火,不過“囤積居奇”這種事情,從來都是持久戰。
很多巨賈豪商,通過關系,已經知道南方的秋收出現了一點點問題。
尤其是像湖南,今年的秋收,竟然就卡在了衡州,往南就停止了秋收工作,下派的官吏,統計好的賬目,只有數字,沒有實收。
也就是說,衡州以南的秋糧,說是已經收了,但朝廷和湖南省,目前一粒米還沒有見著。
眼光獨到的豪商,已經琢磨著等待十一月的到來,冬月一到,朝廷只要從南方籌措不到足夠的糧食,要么開倉,要么“借糧”。
開倉就要看河南省的地方庫存,遠的暫時還沒必要計較,再如河北、山東之類,火車通達,水運也不差,火車多來幾趟,糧食也就管住了。
只是有些消息,一旦交叉來看,那就問題多多。
北蒼省行署專員沙贊已經入京,他最后一個行署令,蓋章簽字是在安南省、廣西省的糧食運輸單上。
之前“海賊登陸”事件,北蒼省的糧食生產是遭到破壞的,本來北蒼省的糧食產量就不高,自給自足率只有百分之十七,主要靠發達的海運來維持口糧。
而“海賊登陸”事件之后,首先南蒼省的糧商,寧肯稍微多走一點路,把糧食粗加工之后,運往海口,也不愿意直接去北蒼省;其次因為這次海賊鬧得特別大,幾乎就是導致殺龍港“百業待工”,所以短期內的糧食缺口,北蒼省是通過沙贊的個人關系,通過朝廷的正規渠道,從廣西、安南兩省借調的。
事情到此為止,一切都是太平的。
太平無事。
可惜,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交州的學生運動,直接給交州帶來了重創,更可怕的是,有情報顯示,第二工業部第三工業部的大量工程師、技工,都遭到了不明身份武裝人員的綁架。
洛陽簽發的救援命令還沒有到交州,廣州這邊就爆發了“起義”。
廣州都督府都督路克明,成了“靖難軍”的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