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原第一次大規模對草原用兵,一戰潰敵。
“可惜秦二世而亡,接著又是混戰,漢朝初立時,漢高祖有白登山之圍,那時的漢人孱弱,就和數十年前的大宋一般……”
邊上有一隊人馬在看著這邊,卻是剛到的遼人使團。使者聽到這話后,就問道:“白登山什么意思?”
使團里有飽學之士,就解釋道:“劉邦立漢朝,后來有人……那個……”
“那個什么?”見此人猶豫著不肯說,使者怒了,“你只管說,某不怪罪你。”
“是,后來有人勾結匈奴人,劉邦聞訊領軍出擊,冬日被困于白登山,據聞是靠著賄賂了匈奴單于的女人才逃出生天。”
使者聞言不禁笑道:“可見漢人柔弱,自古如此。”
那人苦笑著低頭。
“……白登山之圍后數十年,大漢埋頭苦干,最后國力強盛,便開始了反擊,大敗匈奴。”
“前唐時,唐太宗亦有渭水之盟的恥辱,可數年后,突厥人何在?”沈安揮舞著拳頭說道:“敗了,被大唐擊敗了,他們的可汗做了俘虜。”
他看著這些漢人,認真的道:“某說了這些是想告訴你等,漢兒從不會屈服于任何外來壓迫,前漢如此,前唐如此,大宋亦是如此。大宋數次擊敗遼人,耶律洪基親征又如何?只落得個雁門關外吐血的狼狽,如今大宋蒸蒸日上,你等的回歸正當其時。”
那些漢人有些動容了。
“原來咱們的祖先是這般了得嗎?”
遼使聽到這里不禁就怒了,“那是誰?某要弄死他!”
這是習慣性的威脅,有人去問了,回來時面如土色。
“是沈安。”
“那個畜生!”
使者咬牙切齒的道:“他說了秦和漢唐,都是先期衰弱,后期崛起,可卻都是用了草原來做對頭。漢唐時,漢人對草原都是先敗后勝……如今宋人也是如此,這個兆頭不好啊!”
大宋前期也是敗,可現在卻漸漸的扳回了局勢,和漢唐時何等的相像。
那邊的漢人已經興奮起來了,有人說道:“那大宋先期也是敗多勝少,如今數次擊敗大遼,這和漢唐時差不多啊!難道……難道大遼最后要被趕走嗎?”
這個腦補的不錯,沈安指指那人,身后皇城司的密諜低聲道:“記住了。”
這樣的人要栽培,以后可以作為宣傳力量出現。
“是啊!最近幾年好像大遼都是敗啊!”
“就沒贏過一次。”
“開始他們還說宋人僥幸,可連續敗了數次之后,那些人都板著臉不說話,可見是怕了。”
“大遼也會怕嗎?”
這是一個問題。
遼人成為這片土地上的霸主已經多年了,大伙兒都知道他們無所畏懼,并為了這個無所畏懼而自豪著。
就像是后世的燈塔,那些百姓為了燈塔的強大力量而自豪著,可等他們發現一個追趕者在漸漸強大后,就慌了,于是各種打壓。
遼人就是這種心態。
而這些漢人在沈安的引導下,覺得曾經偉大的遼國好像也沒什么了不起啊!
原來漢兒很了不起嗎?
這些漢人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
大宋需要這些漢人的轉變作為武器,去為將來的北伐做準備。
另外,這些漢人的轉變能有力的促進大宋百姓的自豪感。
看看,這些北地的漢人都回歸了,對大宋贊不絕口,可見如今的大宋已經非同一般了。
國家和民族的觀念要怎么成型?
沈安認為唯有不斷獲取勝利,才能凝聚民心,漸漸的孕育出國家和民族的概念。
而現在的大宋就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十年之后的大宋會如何?
沈安看著天邊浮起的一抹陽光,只覺得眼前全是光亮。
遼人在漸漸衰弱之中,而大宋卻不斷在強壯。雙方此消彼長,天平在漸漸平衡,相信不久的將來,天平將會朝著大宋這邊傾斜下去。
這個大宋會一直勝利下去,然后凝聚民心。
有了民心作為基礎,才不會重蹈漢唐的覆轍。
這樣的大宋會怕誰?
放眼世界,無所畏懼!
……
求月票啊!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