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關于削藩的爭吵依舊,康熙雖然態度堅決,卻也不能無視滿朝文武所有人的反對。
在這件事上,滿清滿朝文武難得聯合起來,這些人既有滿清的貴族高層,又有漢人的官員,亦或者是被吳三桂等人收買的朝廷重臣。或是為公,或是為私,在這一件事上都有著共同的看法,那就是不能這么隨意的削藩。
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削藩,吳三桂必反,整個天下必將陷入動蕩。
并且,在康熙小皇帝。提出削藩的時候。遠在云南和廣西等地的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雖然不知削藩之事。但是他們留在京城的人員確實很快行動了起來。
這些人都屬于吳三桂他們的心腹,在接到朝堂消息后,一方面快速通過飛鴿傳書等方式將消息傳遞給他們背后的人。一方面則是立即攜重禮拜訪滿清貴族以及朝堂重臣等阻止削藩。
當然,朝堂上的大臣也不全是因為收了吳三桂手下的賄賂才反對削藩,他們也有自己的考慮。
此時京城距離鰲拜叛亂過了還不到一年的時間。當初鰲拜叛亂雖然很快就被平定,但是給清廷造成的影響卻不是那么容易平息的。
當初鰲拜叛亂拿下京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清洗滿清皇室人員和曾經的政敵,所以盡管鰲拜叛亂很快被平息,卻也讓清廷損失慘重,單是死在鰲拜手里的滿清皇室和朝堂重臣,就不下十指之數,國庫和皇宮更是被搶劫一空。
一旦吳三桂等人真的反叛,朝廷一時間也拿不出足夠的銀錢和糧草進行平叛。
康熙小皇帝也不是不知道現在朝廷面臨的困境,只是他實在是不愿意放過這么好的一個削藩機會。
更何況,剛剛鏟除鰲拜,掌控朝堂,再無約束的他,充滿了雄心壯志,真心沒有吧吳三桂幾個老家伙放在眼里,只覺得自己再努努力,那就是千古一帝了,吳三桂他們算個毛。
自己連鰲拜都干翻了,還怕幾個漢人老家伙?
識相點那就交出兵權和爵位,乖乖找個地方養老去,不識相的話,那就別怪自己兔死狗烹,送他們下去和鰲拜作個伴。
也正是這樣的蜜汁自信,康熙小皇帝才一意孤行,想要進行削藩,收回吳三桂等漢人異姓王手中的權柄和大軍。
嗯,還有地盤!
................
云南,平西王府!
吳三桂看著手中從京城來的飛鴿傳書,有些迷糊,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特么的,這是什么意思?
前腳剛賜婚,下嫁建寧公主給自己的兒子吳應熊,后腳就想削藩讓自己交出兵權和地盤。
你皇家的公主就這么的金貴?
娶個公主,還得拿云貴兩省和幾十萬大軍當彩禮?
這公主是鑲鉆的嗎?
好吧,就算鑲鉆的也沒這么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