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此時送親的隊伍還沒到云南呢,你就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削藩,難道就不怕本王讓他們到不了云南?
吳三桂有些搞不懂康熙小皇帝的想法,所以只能皺著眉頭將手中的飛個傳說遞給身邊的謀士劉玄初,道:“玄初啊,你說這康熙小兒是什么個意思,怎么前腳剛賜婚,后腳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削藩,難道他覺得,我吳家娶了他們家的公主,就得把云南和幾十萬大軍送出去當彩禮?”
“他皇家的公主還沒到云南呢,就迫不及待想要削了本王的藩位,真要等他皇家公主到了云南,還不得讓本王獻上自己的腦袋啊!”
“還有尚可喜那老東西,自己想死那就罷了,干嘛還拉上本王,真以為辭去王的爵位,朝廷就會放過他?”
“一個鼠目寸光,昏了頭的老混蛋!”
劉玄初,名茂遐,字玄初,四川人,明末清初戰略大師級謀士,也是吳三桂手下的首席謀士。
劉玄初聽到吳三桂的罵罵咧咧,也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直到他接過吳三桂手中的飛鴿傳書,才知道京城中到底發生了何事。
只見那飛鴿傳書中,詳細描述了京城朝堂上有關削藩一事的前因后果以及康熙小皇帝和滿朝文武的爭論,末了還建議道:“王爺亦可上書請求撤藩,以免康熙小兒疑心。現今朝廷兵馬糧草不足,上書之后,康熙小兒顧忌王爺實力強悍,必不敢同意,一定會挽留他,不敢輕易削藩。”
吳三桂對這個建議還是比較認可的,因為他對自己的兵馬實力很自信,如果不自信也不會想著謀反了。
當然,自信歸自信,他還是有些擔心。
害怕萬一自己上書表態請求撤藩后,萬一康熙就坡下驢,來個照準,豈不是自投羅網,想不反也不行了。
想到這里,吳三桂覺得自己還是要聽聽手下第一謀士的想法,朝劉玄初問道:“玄初啊,你說如果本王也上書請求撤藩,能不能行得通?”
劉玄初還在那里思索著京城局勢,想著破局之法,此時聽到吳三桂開口,那還不知道對方心中所想,無非是想以退為進,逼康熙小皇帝打消削藩的念頭,只是想到康熙小皇帝的所作所為,劉玄初忍不住大驚失色道:“王爺,此事萬萬不可!”
“屬下觀康熙小皇帝所作所為,發現對方絕對不是隱忍軟弱之流,尤其是擒拿鰲拜一事,盡管計劃不周,引得京城動亂,去也足以表明此人魄力極大,亦或者說年輕氣盛的很,一旦王爺上書請求撤藩,小皇帝定然不會猶豫,直接批準,到時王爺就會陷入進退維谷之地步,即便不想提前起兵也得起兵了,除非王爺真的愿意被圈養至死。”
作為吳三桂的首席謀士,劉玄初當然知道吳三桂的造反之心,說起來也沒有絲毫的顧忌。
“這?”
說實話,吳三桂對劉玄初的分析還是比較認可的,只是他依舊有些猶豫,因為他對康熙小皇帝還抱有一絲幻想,幻想康熙小皇帝不敢輕易動他。
最主要的是,他雖然準備造反,卻還沒有準備好,希望能繼續拖延下時間,讓他再搜刮下銀錢,再擴充些兵馬,積蓄些糧草。
吳三桂也缺錢啊,不僅缺錢,還缺糧,缺兵器,缺時間!
一想到此處,吳三桂就想起了半年前偷了他寶物和近千萬兩票銀的那個讓他恨不得千刀萬剮了的小賊。
故此,吳三桂嘆息一聲,咬牙切齒道:“都怪那該死的小賊,若不是他,本王預想二十萬新軍早已訓練完成,哪會像現在一樣,連一半都沒有招完,否則哪還用像現在一樣不得不向清廷拖延時間。”
他說到這里,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朝劉玄初道:“算了,此事暫且擱議,待以后再說,我們向漕幫定制的那批兵器如何了,可有送了過來嗎?”
“那群黑了心的家伙,一柄鋼刀竟然要本王三十兩銀子,真他媽的黑,等本王奪了天下,看不把他們全都抄家滅族,真是心疼死本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