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允也不強求,凡事留一手,這并不是什么罕見的現象,或許那個老師傅手里頭還藏著幾式殺招沒有傳授,或許是出于其他的什么顧慮,譬如祖訓什么的。
衛允便讓其安心替衛家培養護院,將其一身的槍棒功夫傳授給他們,還讓小白楊用自己訓練他的方法,來訓練這些簽了死契的護院,效果自然也是顯著的。
訓練雖然勞累,但衛家的伙食也是極好的,這些個原本便是出自清白人家,或是因天災**,或是因家中貧困,才不得以賣身為奴的新進護院們。
原本連飯都吃不飽了,如今能夠吃飽飯,既不用干活,又能夠學得本事,誰吃飽了撐的會抱怨,一個個恨不得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來訓練。
衛允十三歲的這個新年,過得很是忙碌,短暫的拜年之后,便再一次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之中。
時光匆匆而過。
冬去春來,夏至秋臨。
三年一度的秋闈,即將到來,八月初九,便是鄉試的第一場。
大周的行政劃分和歷史上的宋朝有些類似,同樣是改唐時的道為路,作為國家的第二級別的行政區域,揚州原屬淮南路,元祐二十二年,不知因何故,元祐帝大手一揮,將其劃入江南東路。
是以衛允若是想要參加鄉試,就必須得去金陵城才行。
索性,衛允這一次終于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和柳存一道結伴而行,兩人帶著書童行李,自揚州府乘坐商船,先走運河,而后轉入長江,直入金陵。
這也是衛允來到這個世界之后,第一次來到金陵。
與江都城不同的是,金陵的城池更加的高大宏偉,經濟也更加繁榮。
這一點,只從衛允他們下了船,在金陵碼頭的所見所聞,便不難看出,熙熙攘攘的碼頭上面,琳瑯滿目的貨物,來往的車馬人流,超出揚州何止數倍。
碼頭向來便是龍蛇混雜之地,一行人并未做過多的停留,而是直接進了府城,入住了小衛氏在金陵置下的院子。
得益于這幾年和衛家做肥皂生意帶來的巨大利潤,柳存母親海氏的資產也愈發雄厚了,早早的就在金陵置下了宅院和鋪面。
可柳存這廝自從知道了衛家在金陵也有院子之后,便要死要活的賴著不肯走,非要和衛允住在一塊,美其名曰考前兩人一塊溫書,互相切磋,彼此督促,要比自己一個人效果更好。
鄉試將近,海氏也就沒有過分的限制他,反正柳存是住進衛府里頭,大家知根知底的,且兩家的關系也越發親密,還有個一同考試的衛允作伴,總歸不是學那些紈绔子弟,招貓逗狗,混跡于秦樓楚館之中。
鄉試的報名流程和前面三次考試相差無幾,不過是場次多了些,共有三場,分別在八月初九,八月十二,以及八月十五。
考試前的幾天,衛允和柳存也沒有出去瞎逛,而是真的安安靜靜的坐在家里溫書,原本每日一篇的策論被衛允增加到了三篇,雖然少了一個閱卷的小秦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