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餐桌上自然便多出了一道炸的金燦燦的油炸泥鰍。
小衛氏親自下廚,做了滿滿一大桌子的好吃的,就是可憐了明蘭這個小吃貨,吃的小肚子圓鼓鼓的,撐得直喊難受,一晚上都是哼哼唧唧的。
把一家人逗得樂的不行。
可惜,衛允只和小秦夫子請了一日的假期,第二日一大早,便只能乖乖的回書院去上課了。
十月初九,是衛父的忌辰,衛家姐弟三人,還有丁健,小明蘭,以及一對龍鳳胎,都去了衛父的墳前祭拜,衛允親自執筆,寫了一篇祭文,在衛父的墳前燒了。
初九之后,大衛氏和小明蘭只在衛家留了一天,數月十一一早,母女二人便在丁健的護送下,回了盛府。
走的那天,小明蘭扁著嘴,聳拉著小臉,一臉的不舍,上馬車的時候更是一步三回頭,那委屈的小眼神,看得小衛氏心都快化了。
可再不舍又能如何,明蘭終究是盛家的六姑娘,雖只是一個庶女,但也是盛家的血脈,盛紘是決不允許她流落在外的。
自那日起,衛允讀書便越發的刻苦了,除了每日正常的訓練之外,基本上所有空閑的時間都放在了讀書上面,保持每日一篇策論的習慣,開始了瘋狂的刷題模式。
作為從后世數百萬高考大軍之中脫穎而出,進入國內一流學府進修的衛允,要是真的論起在四書五經這些典籍上面的造詣或許不如這個時代那些杰出的讀書人。
但若是比起應試教育,衛允卻感拍著胸脯說,哥們兒不帶怕的。
況且有過信息大爆炸經歷的衛允,在做策論上面,天生便有著遠超這個時代讀書人的優勢,思維只發散,見解之獨到,涉獵之廣博,眼界之開闊。
饒是小秦夫子秦玉章,也驚訝于衛允刷題的瘋狂程度,每天早上衛允來到青檀書院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昨天晚上做的策論拿過來給秦玉章這位老師批閱。
有時甚至也會被這個關門弟子的某些想法而震驚。
丁健應衛允的囑咐,從鏢局里頭高價請回來一個會使槍棒的老師傅,在衛家開始自己培養護院的同時,衛允也開始在這位老師傅的手底下學習槍棒的技巧。
衛允本就有極高的功夫底子,還有一手嫻熟無比的辛酉刀法打基礎,是以學習槍棒上手極快。
不過半月功夫,就從老鏢師手里頭學到了三門棍法,兩門槍術,還有一套完整的散手,以及一些基本的大槍訓練方法。
那桿自泰興縣老捕快手里頭得來的鑌鐵槍,也總算被衛允從積灰的倉庫里頭取了出來,開始派上了用場。
衛允的生活也變得越發緊湊充實,每日早晚還多了一項扎大槍的訓練項目。
不過老鏢師自身的功夫有限的很,在交了衛允半月之后,便對衛允說他已經沒什么東西可以教的了,剩下的全看衛允自己以后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