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元祐帝嗝屁歸天之后,倒是可以來個馬后炮,只要別被人聽到就好!
一次召見,衛允便連升三級,直接從正七品的編修,變成了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更是得了隨侍御書房的差事。
衛允剛從御書房回來,整個翰林院就炸開了鍋。
連升三級的例子大周朝也并不是沒有,但那都是些立下大功的臣子,而且多是以武將居多。
衛允一個翰林院出身的文官,竟然也有此殊榮,怎會不引起他人的議論和眼紅。
“衛大人,恭喜恭喜啊!”
“恭喜衛大人榮升侍讀!”
···············
剛進翰林院,一路之上,衛允遇到的同僚們,紛紛朝衛允拱手見禮,提出恭喜。
翰林院侍讀雖是從五品,但是在云集了各屆進士的翰林院當中,還真算不上什么太高的官職,和衛允同級,甚至比衛允官位更高的不在少數。
可是,能夠和衛允一樣,上任連一個月都不到,就被官家親自下旨,連升三級的,縱觀大周百多年的歷史當中,從未有過一例。
休說只是翰林院,只待這個消息一經傳揚出去,文武百官們的心中,只怕都會替衛允掛上一個簡在帝心的標簽。
在這個時代,什么家族勢力,什么勛貴世家,什么文官清流,皆不如一個簡在帝心,來得更有分量。
作為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只要你能夠討得皇帝的歡心,那邊代表著你所能夠享有的權力、榮華、還有富貴。
還有,衛允并不是孤身一人,他的背后,站著的可是秦家,那個曾經的帝師,秦老太傅,如今可依舊健在,雖然已經致仕,可秦家的勢力,在大周,在汴京,可謂是根深蒂固。
甚至有些人,將元祐帝對衛允的提拔,當成了元祐帝對秦家的提拔,對如已然告老還鄉,在江都頤養天年的秦老太傅的一種變相補償,畢竟,如今秦家的第三代,并沒有出現什么特別出眾的后輩,而衛允這個出色的外姓弟子,就成了當之無愧的人選。
而且有這種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數。
不過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員,可不會理會衛允一個小小的從五品翰林院侍讀,縱使是升官升的快一些又何妨,那也只能是在四品之前,一旦到了四品,還想繼續往上爬的話,機會,運氣,還有實力,缺一不可。
否則的話,元祐帝就算再喜歡衛允,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就把他放到那些重要的位置上,畢竟坑位只有那么多,可想要種下去的蘿卜,可不止衛允這么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