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臉風輕云淡,好似只隨手做了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一樣的衛允,齊國公心里不知將其咒罵了多少遍,可臉上卻依舊得作出一副理所應當的模樣。
扭頭對著師爺厲聲道:“沒聽到衛大人說的嗎,還不快去辦!若是耽擱了衛大人的事情,你擔待得起么!”
師爺立馬面露驚色,拱手禮道:“二位大人稍候,卑職這就去辦!”
說罷,邁著碎步,快速退了出去,出門之后,更是直接放棄了形象,撒開腿狂奔起來,惹來無數驚訝的目光。
半刻鐘之后,師爺再一次回到了衛允的面前,手里捧著一沓蓋著印章的鹽引!
白楊上前接過鹽引,放入懷中。
衛允沖著齊國公拱手禮道:“叨擾國公爺了,下官這就告辭了!”
齊國公露出個十分勉強的微笑,“衛大人慢走,恕不遠送!”
看著衛允的身影消失在大門處,直接重重的冷哼一聲,拂袖轉身,憤然離去。
衛允手上有元祐帝的密詔,是以衛允以錦衣衛的名義提出來的要求,他不敢不應,可衛允本人,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五品官,縱使是在官家面前正當紅,也不被齊國公放在眼里。
所有的虛與委蛇,都不過是給元祐帝面子罷了,誰叫錦衣衛的頭上,還掛著一個天子親衛的名頭,衛允作為錦衣衛的指揮使,代表的便是官家的臉面,縱使是官階低了一些,但該有的客套,還是得有。
不然若是傳了出去,入了御史臺那幫言官們的耳朵,那可真就不得消停了。
說起御史臺。
不得不說一說他們和錦衣衛相愛相殺的經過。
最開始,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成立錦衣衛,勸說元祐帝三思的就是御史臺。
可后來錦衣衛成立之后,拿幾個紈绔開了刀,整肅了汴京的風氣,極大地促進了汴京的治安管理之后,最先改變態度,跳出來支持錦衣衛的,還是御史臺的這群言官。
紅臉白臉都被他們給唱完了,別的朝臣,也只能跟在他們后面吃風了。
齊國公深知自己如今的處境,深知如今齊國公府的處境,外面全靠他和平寧郡主夫妻倆撐著,齊國公也很清楚,自己的官位做到鹽都轉運使這個位置,已然算是到頭了,想要再進一步的可能性太低。
其實齊國公的能力并不算差,便是六部尚書的位置,也是做得的,可成也鹽都轉運使,敗也鹽都轉運使。
這個位置雖然為他帶來的大量的財富,可鹽務哪是那么好碰的,其中關系錯綜復雜,盤根錯節,齊國公這些年來,明里暗里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早已是焦頭爛額,他們又豈會眼睜睜的看著齊國公繼續安安穩穩的往上爬。
而平寧郡主那邊,如今仗著有元祐帝和皇后的寵愛,過得是既尊貴,又風光,可這風光的背后是什么,是萬丈的深淵,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
元祐帝能夠寵愛平寧郡主一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