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次北鎮撫司建立各個衛所的主要地點,都是在和西夏以及遼國交界的邊疆重鎮,似洛陽、長安這些稍微遠離邊疆的地方,之所以也建立衛所,只是為了方便專遞消息,充當連接、過度的節點,順帶收集情報,處理一些當地衙門覺得棘手的事情,因此人手也不多。
將遍布西境,西北以及北境的北鎮撫司各個衛所徹底聯系起來,形成一張覆蓋住大周大半個疆域的網絡。
這是一局大棋,一局前所未有的大棋。
為了這局棋,衛允布置了將近一年,自錦衣衛成立之初開始,便已經開始準備了。
為何要專程從軍中挑選精銳的士卒?而且大多都是斥候出身?
為何還要對他們進行特殊的訓練,從里到外,從精神到**進行全方位的提升,加強他們的各種技能。
為的不就是今時今日,為的便是這盤大棋!
元祐帝身為帝王,在位三十余年,親政也有二十多年了,如今大周雖然承平已久,經濟空前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可臥榻之側,又豈容他人酣睡。這局棋,明面上是衛允再下,可實際上,卻是元祐帝借著衛允的手在下!
西北有西夏虎視眈眈,北方有大遼雄踞一方,西有四分五裂吐蕃,西南還有大理、交織的等諸多小國盤踞。
天下大勢,各方勢力錯綜復雜,盤根錯節。
大周占據九州最富饒的土地,在他人的眼中,就是一只不斷下金蛋的金雞。
誰人不眼紅?
只怕是各國的探子早已深入大周腹地了。
邊軍每年都需要至少數百萬兩的龐大軍費支出,這還只是如今承平時候的花費,若是戰事一起,這個數字將會以幾何性的跳躍,只怕是連翻數倍都不止。
可為何明知這是一個無底洞,元祐帝乃至滿朝諸公,卻依舊還要往里跳?
元祐帝是十二歲的時候繼承帝位的,彼時朝政還是由由先太后劉氏把持,直至緣由八年,元祐帝加冠之后,才開始親政。
如今已然是元祐三十五年,元祐帝已經四十七歲了,若是算虛歲的話,已然四十八了,距離天命之年,僅僅只剩下兩年。
而且元祐帝膝下無子,只能從宗室之中,過繼一位為皇儲,日后繼承大統。
如今元祐帝還在,各國之間還算平穩,縱使有些小摩擦,也無傷大雅。
可若是元祐帝不在了呢?彼時新帝繼位,不論是西夏,還是遼國,只怕都不會坐視,若是這兩國聯合起來,同時舉兵入侵。
到時候新帝剛剛即位,屁股都還沒坐穩,自身的威信還沒樹立,就要接手這么一個爛攤子么?
元祐帝是一個好皇帝,這一點毋庸置疑的。
除了如今在立儲上面猶豫不決,有了那么一點點的污點之外,其余不論在任何地方,都是個十足的好皇帝,不論是文武百官,勛貴世家,還是平民百姓,對于這個仁善的皇帝都十分的愛戴。
如此一位受世人愛戴的好皇帝,又怎么會明明看到了這些問題,卻又置之不理呢!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元祐帝的心中,雖然他的幾個兒子都不幸夭折,可作為天子,天下萬民,皆是他的子民,日后不論是選擇兗王還是邕王,亦或者別的宗室子作為皇儲,他都要提他們好好的謀劃一番。
將一些已然預見的危機,盡量的扼殺在搖籃之中,就算是不能,也要盡可能的留下后手,以免新帝繼位,事件突發之后,陷入被動之中,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這也是為何元祐帝要把英國公和鄭老將軍這兩位老將一個放在西北,一個放在北地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