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帝心中已然對衛允所說的上了心,只是,如今還不是細問此事的時候,“可若是緊緊只是增開互市的話,只怕未必能夠打動遼國君臣!”永安帝沉聲問道。
衛允道:“陛下圣命,若只是增開互市的話自然不能,可先前遼國與西夏之間屢屢征戰!定有所圖,咱們不需要說什么,咱們只要答應,在西夏求和之際,全力襄助遼國即刻。”
“若僅僅只是如此,只怕未必能夠說動遼國君臣!”永安帝道。
衛允卻道:“陛下,如今西夏境內的大軍有將近一半投入到了西北戰場,只要遼國肯出兵拖住西夏東北汴京的那二十萬大軍,不讓其南下。
如今西夏大軍與英國公老將軍帶領的二十萬大軍已然酣戰數月,早已是人困馬乏,若是再收到遼國入侵其東北邊境的消息,西夏大軍勢必會生出慌亂之心,而張千均將軍如今正領著八萬黑甲軍守在慶州,靜候時機!
彼時張千均將軍便可帶領八萬黑甲軍加入戰局,順環河而上,直入興慶府境內,或是襲擊西夏大軍,或是斬斷其后勤糧道,再與英國公老將軍兩面夾擊,西夏大軍便是再能征善戰,也要在我大周鐵蹄之下飲恨!
而且西夏國力本就不如我大周強盛,絕無力支撐兩面開戰的消耗,到時候甚至不需要咱們做什么,西夏必定自己就先亂了起來。”
衛允的大餅倒是畫的挺不錯的,可在場的人,誰都不是傻子,戰場之上,瞬息萬變的道理大家都懂,如今在衛允嘴里說的時候是挺好的。
可若是真的到了戰場之上,究竟會是何等局面,仍猶未可知呢!
“若是就憑這些便想說動遼國,衛侍郎也未免把此事想的太過簡單了些。”
衛允卻笑著道:“陛下,三日之前,南路大軍傳回的軍報中說,伏老將軍領軍猛攻蘭州已有數日,想必不日便能拔城,蘭州雖是西夏南境重鎮,然則卻并無多少兵力駐扎。
伏老將軍和顧指使可是領著五萬大軍的,還都是京郊大營之中的精銳,微臣估計,此時只怕伏老將軍和顧指使已然破了蘭州!”
衛允瞇著眼睛,笑著道:“依著微臣對顧指使的了解,破了蘭州之后,顧指使這個先鋒大將,定然已經主動請命,領著京郊大營的精銳騎兵,朝著西夏的國都銀州撲了過去!”
“若是如此的話,西夏便徹底的陷入了被動之中,此乃圍魏救趙的明謀,西夏在榆林的二十萬大軍無法回撤,那便只能動用東北邊境的二十萬大軍了,只要遼國君臣不是蠢人,定然能夠看清形勢,知道此時該如何選擇才是組有力的!”
永安帝的臉上亦露出一絲笑意,說道:“看來衛卿對顧愛卿倒是頗為了解!”
曹太后卻道:“此時南路大軍仍尚未有軍情傳回,衛卿所言,不過是衛卿自己的推測,而并非既定的事實,若是蘭州守軍頑強,至今仍在堅守,那又當如何!”
衛允道:“大娘娘言之有理,其實不論蘭州攻破與否都不重要,只要南路大軍的五萬人馬出現在蘭州城外,西夏國相龐藏勢必不會視而不見!
況且此時西夏國中,內有奸相龐藏亂政,手握西夏軍政大權,乾綱獨斷,西夏國君豈會甘心任其擺布,面對如此內憂外患的西夏,微臣相信,遼國君臣定然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是啊,難道西夏如今就安穩了嗎?奸相亂權,國君式微,形同虛設,可西夏李氏延綿數百年,又豈會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