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步兵,而且還是步射結合的步兵,刀盾在前,長槍長矛居中,弓箭手處于最后,刀盾兵和長槍長矛兵是混合在一起的。
一個拿著高大方盾的士兵,配兩個手持圓盾鋼刀的士兵,剩下的兩個是長槍或者長矛兵,五人便是一個小旗。
這是現在西北軍中最為普遍常見的步軍陣型。
兩軍相距兩里左右,吐蕃大軍正忙著攻城,根本就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身后忽然冒出的軍隊。
連續半個多月以來,大周軍隊在蜀地境內連連敗退,只能據城而守,如今整個蜀地,成都府的西部和西北部都已淪陷。
吐蕃大軍以勢如破竹之勢,正在猛攻成都府。
不斷的勝利帶來的除了高漲的士氣,強盛的軍心之外,還有驕傲,不將大周的軍隊放在眼中的驕傲。
甚至于連斥候都沒怎么派遣,零星的幾個都已經被周軍派出的斥候悉數斬殺。
大周軍隊不斷向前,陣型整齊,聲勢卻并不浩大,甚至還略有收斂。
兩軍相距五百步,吐蕃大軍也發現了背后的周軍,可如今大軍已然有大半都投在了攻城之上,唯有左翼的一步輕騎,不過數百之眾,率先對周軍發起了沖鋒。
蜀地多山林,騎兵在蜀地能夠起到的作用,說實話,還真的不如步兵。
但大部分城池之外,都是地形平坦的開闊地帶,之所以如此建城,便是為了能夠輕易的發現來犯的敵人。
可現如今,城外這一段平攤的地段,卻也成了騎兵縱橫的修羅場。
值得慶幸的是,這一隊騎兵只有數百之眾,而且還是輕騎,身上穿的是簡單的皮甲,手里拿著的是彎刀和弓箭。
周軍前行的步伐停了下來,最前方的盾兵豎盾而立,鋒利的長槍末端已然杵在地上,刀盾兵們早已開始暗暗觀察。
傳令官已然舉起了手中的小旗!
神機營的數千弓弩手已然準備就緒,羽箭上弦。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
騎兵的速度越來越快,雙方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第一梯隊的神機營弓手們,已然將手中的拉弓搭箭的角度斜往上拉!
等到了兩百五十步的時候,隨著主將一聲令下,傳令官手中的大旗落下,一聲聲整齊的高喝聲驟然徹響長空。
“射!”
剎那之間,弓弦聲震天作響,一千多只羽箭鋪天蓋地的朝著沖擊而來的數百輕騎而去,在空中劃過一道完美的弧度。
可這還沒完,第一梯隊蹲下身子,第二梯隊迅速的箭雨也以發出。
一息之間,三個梯隊的弓弩手皆已射出手中的第一只箭矢,唯一的區別,就是三個梯隊射箭的傾斜角度有些許細微的變化。
再觀那朝著周軍疾馳而去的數百輕騎,第一波箭雨之時,連人帶馬便倒下了三分之一,第二波箭雨之后,將近五百的輕騎已然剩下不到二百,等到第三波箭雨落下,最后的數十騎當即便調轉了馬頭,朝著兩側分散而開。
繞了個圈又朝著來時的方向跑了回去。
源自黑甲軍的三段射之法,被張千重成功的搬了過來,并且在和吐蕃軍隊的第一次交鋒之中,展現出了極大地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