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公韓章倒是公允,不偏不倚,想要仔細在朝中挑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去接替方賀文的位置。
畢竟如今西夏雖已戰敗,但戰力猶存,若是再過個幾年,待西夏緩過氣來,說不定又會動什么歪心思。
陜西乃是重中之重,決不能有失!
與此同時,諸位大相公和各部已然商定,關于這一次西北大戰的封賞也下來了,而對于錦衣衛一應有功之臣的封賞,永安帝也做出了決斷。
現任錦衣衛同知張千均,加授昭勇將軍,調任河間府的霸州,任信安軍指揮使,領正三品銜。
現任黑甲軍統領,錦衣衛指揮僉事袁文紹,加授定遠將軍,升任錦衣衛同知,領從三品銜,當然了,黑甲軍統領的位置就得交出去了。
現任北鎮撫司鎮撫使郭淅庭,加授明威將軍,升任錦衣衛指揮僉事,領正四品銜,同時兼任黑甲軍統領,調往西北,坐鎮慶州黑甲軍大營。
原本衛允建立在慶州的北鎮撫司大營也早已改為了黑甲軍大營,雖依舊隸屬于錦衣衛,但早已不再是北鎮撫司麾下了。
甚至于黑甲軍統領在品階上,要比鎮撫使高上一級。
原本在錦衣衛之中任指揮僉事的小段將軍,也因為在這一次大戰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被調往京郊大營,任京衛的指揮同知,給顧廷燁當了副手。
而北鎮撫司鎮撫使的位置,由一個叫做張進的千戶接任。
而衛允的大舅哥張千重,在蜀地一戰之中居功至偉,被加授為從二品的奉國將軍,調任五軍都督府,任都督僉事一職。
而此番與西北一戰之中居功至偉的英國公老將軍,衛允的老丈人,被加封為光祿大夫,正一品的上柱國,同時調任雁門關,兼任山西都司的都指揮使,統轄山西全境,以及河北部分邊境的防御事宜。
而原本在雁門關的鄭老將軍,被調往西北,和英國公交接換防,原本在霸州的鄭小將軍則被調回了汴京,在顧廷燁的賬下聽令,領了個正四品指揮僉事的差事。
最后就是衛允了,在此番蜀地大戰之中,衛允的功勞雖不如三軍統帥張千重,卻也相去不遠了,若非有衛允坐鎮中軍,調度后勤的軍械糧草,穩定后方,同時和西蜀通政使司配合,第一時間里便將大軍收復的州縣規劃治理,使其步入正軌的話,只怕蜀地的事情還沒這么快結束!
原本韓大相公還打算進言官家,罷了衛允身上錦衣衛指揮使的差事的,可如今朝中那些個六部五寺之中,已然沒有位置可以讓衛允升的了,只能給衛允加些虛銜。
加授資德大夫,還有正二品的正治上卿,然后便是對衛允的姐姐小衛氏,給了個恭人的誥命,還有一應的褒獎之類的話,以及一些金銀玉器什么的,然后就沒了!
而且衛允這個錦衣衛指揮使是先帝下圣旨親封的,如今新帝即位不過一年,若是就對衛允下手,罷了他的錦衣衛指揮使的話,曹太后那邊,以及朝中的不少臣工,怕是都要多想了。
韓大相公思襯再三,還是暫時把這個想法爛在了肚子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