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之內,閉著雙眼的衛允腦中閃過千般思緒,萬道念頭。
不知過了多久,馬車還在慢慢的行駛,車窗之外,依舊是繁華汴京的喧囂,可馬車里頭一直緊閉著雙眼的衛允,卻忽然睜開了眼睛。
明亮的眸子之中,好似亮起了精光,嘴角兩側的嘴角忽然上揚,衛允的臉上,竟是再一次露出了笑容。
不同于聽了小白楊的話之后的欣慰,這次笑容之中,帶著自信,帶著期許,甚至還有幾分迫不及待在里頭。
就算是早有預謀的利用又如何,衛允心中又何嘗不是早已有了變法的打算,反正都是要變法的,到時候自己遠在陜西,天高皇帝遠的,永安帝又忙著和曹太后爭奪朝政大權,到時候且有的忙呢,自己只需坐山觀虎斗即可。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若是事情沒什么意外的話,最后落敗的,絕對是曹太后,誰叫永安帝這邊有一個素來不按常理出牌,偏生又極擅兵法,奇謀百出的顧廷燁呢!
而且永安帝占據了大義,還有以韓大相公為首的一眾擁護他的朝臣,曹太后所謂的搶班奪權,改立新帝不過是一番癡人說夢罷了。
可現在卻又不同了,衛允心中所感所念的,是元祐帝,而非永安帝,衛允深知,在元祐帝的心中,大周的江山社稷才是第一位的。
衛允并不介意為了大周的未來而努力奮斗,但卻并不是為了某人口中為了大周的千秋萬代之類乍一聽很是振奮人心,可卻只能存在于假想之中的好話、雞湯。
大周并非一家一姓之大周,而是整個大周百姓的大周,若是想要大周的江山永固,千秋萬代的話,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
永安帝不是說了嗎,這是元祐帝的遺愿!
現在羅網的首領,昔日元祐帝身邊貼身的趙內官,似乎已經站在了曹太后那邊,如今的羅網,早已非昔日的羅網,尤其是在元祐帝過世之后,羅網依靠著內庫的錢財,開始了飛速的擴張,如今已然開始朝著大周十五路的首府發展了。
方才在養心殿之中,那位趙內官可一直隨侍在永安帝身側的,想必要不了多久,方才永安帝和衛允在養心殿之中的那一番談話,就會傳入曹太后的耳中。
想到這兒,衛允臉上的笑容不由得愈發盛了。
永安帝口中所言,變法乃是元祐帝大行之前對他的囑托,是元祐帝逝世之后,留下的唯一遺愿,衛允是信的。
昔年范文正公所施行之變法,便是在元祐二十年開始的,變法只持續了數年的時間,便宣告失敗,無疾而終,范文正公也因此自請出京,先后歷任數州,最后死在了任上。
范文正公一身功績彪炳,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雖變法失敗,卻受天下士人所敬仰。
元祐帝也一直對此引以為憾,一直想找機會重拾變法,完成昔年未竟之志,可惜事與愿違,變法一直未曾得以延續。
若是說元祐帝留下這樣的遺囑,衛允是相信的,但曹太后信不信,衛允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