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遼國這精銳的四十萬大軍到達之后,先前被周軍打的潰逃的三十多萬遼軍也勢必會和先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戰力絕對不會是同一個檔次。
張千重和張千鈞這兄弟兩都深諳父親老英國公穩重的帶兵方略,深知他們二人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這么大的戰果是何等的運氣。
接下來的大戰,才是真正曠日持久的苦戰!
可汴京方面卻并不這么想!
那些個坐在汴京城里,享受著榮華富貴,大筆一揮,金口一開便指點江山的官老爺們可不會像張家兄弟倆這么想!
他們早已經被剛取得的短暫勝利蒙蔽了雙眼,燕云十六州,已有十四州被光復,可若是一鼓作氣,再把剩下的兩州攻克收復,燕云之地便盡數歸于大周,大周歷代先輩殫精竭慮,數代帝王矢志也要收復的疆域,也要達成的夙愿,在他們這一代人手里頭實現,那是何等的功勞和榮耀。
打了勝仗的戰報送回汴京沒過多久,汴京那邊的旨意便下來了,先是對二人和眾將士好好的褒獎了一番,說的是天花亂墜,夸了又夸,最后就是讓兩人再接再厲,擴大戰果,將燕云十六州之地悉數收復。
對此,張千重和張千鈞都只是無奈的苦笑幾聲,可卻并沒有繼續北上攻打那剩下的兩州之地,而是在各地布防,鞏固其先前所獲的戰果來。
與此同時,一封來自陜西八百里加急的軍報忽然傳回汴京,西夏皇帝發布檄文,說大周言而無信無義,竟公然撕毀與遼國簽署的檀淵之盟,不顧兩國結為友好兄弟之邦的盟約,出兵進犯大遼,占其疆土,掠其子民,暴虐無道,號召天下諸國舉兵共討‘周賊’云云。
總之一番說的十分冠冕堂皇的檄文,為的就是師出有名,把西夏自己置于正義的一方,討伐無道的大周,相助大遼。
這么一說,西夏的臣民自然就把自己處于高尚的一方,他們也許會這樣想:哦!這一次打仗是為了替大遼主持公道,不再是侵略他國,嗯,這是好事兒,可以做!
如今距離上一次戰爭已經過去四年多的時間,西夏境內的五十萬大軍雖說已經補充完畢,可西夏本就地處西北,西北荒蕪,地廣人稀,西夏的國土范圍又不大,上一次求和又是各地又是賠款的,西夏早已不復當初雄霸西北之時的強大。
以西夏如今的國力,根本不足以支撐五十萬大軍的出征。
好在還有遼國這個老大哥在一旁支撐,西夏趁此機會向遼國索要糧草無數,發兵二十萬,甚至把國內最精銳的鐵鷂子全都出動了,陳兵于夏州,雖是都可侵入大周。
陜西都指揮使,邊軍統帥鄭老將軍當即便派出八百里加急的快馬,火速將這個消息送回汴京,而他自己則親自坐鎮在與夏州相望的鹽州,十五萬邊軍分散在五州之地。
同時派出親信前往長安和慶州,通知衛允這個山西布政使和陜西一應官員,而駐扎在慶州的黑甲軍,則負責隨即策應,哪里危急就去哪里。
這片大陸之上最強大的三個國家,即將展開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