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我也要,我家里有江米面,江米面能做這個不?”
一時間,七嘴八舌地,都是支持喬細妹的聲音。
喬細妹松了口氣,心里不由得暗暗地抹了一把汗。
這人哪,關系遠了近了,都不好處。
你若讓人輕而易舉,兩句話便占了便宜,人家難免覺得你好欺負;
你若堅持原則,一分一厘都不讓,人家又難免覺得你摳門兒、算盤精,鐵石心腸、不講情分。
輕了重了,都是事兒。
今兒個算是暫且糊弄過去了,但這往后啊,自家行事還得更加小心、更加低調才成。
很快,住的離李家很近的農戶劉家的孫子劉二牛就拿了一口袋雜合面兒跑了過來:
“李奶奶,俺爺俺奶說這是二斤雜合面兒,求你幫忙打幾個餅!”
王氏急忙拿出來一把秤,把面口袋掛上去稱了稱:
“沒錯,心姐兒你記下:劉二牛家,二斤雜合面兒!”
李云心響亮歡快地應了一聲兒:“好嘞!劉二牛家,二斤雜合面兒!”
陸陸續續地,好多人家都從自家拿了各色面粉來,求喬細妹幫忙做這烤馕餅。
這事兒細說起來,還得感謝于老爺,今年秋天的時候收糧、給了大家伙兒一個好價錢。不然這會兒,也不會有這樣多的人家,舍得拿出來糧食換了這馕餅來嘗鮮。
就連小氣吧啦、一貫占便宜沒夠兒的莊四嬸兒,也帶了一袋子糜子面兒過來。
……
喬細妹在和面的時候,特意往劉二牛家的雜合面兒里摻了少許白面,還揉進去少少一些紅糖、白糖。
因為一開始發言支持自己的,就是劉家人,頭一個送來面粉的要做餅子的,也是劉家人。
所以,喬細妹算是特意給了劉家人一份優待。
烤出來的這一批馕餅,又香又甜,既酥且脆,香氣揮灑在人們鼻子尖兒上,讓好多人都覺得有些邁不動步。
怪不得說是西域傳過來的金貴東西,這家伙,聞著都那么香!
吃起來,那得香成什么樣兒啊!
劉二牛喜滋滋地接過二十個巴掌大的小馕餅,就用自家裝著雜和面面粉來的那個布口袋裝著走了。一路走,一路強忍著嘴饞,吸溜著口水。
漸漸地,便有更多原本舍不得掏糧食的人家,拿了各色面粉,過來做馕餅。
畢竟快要過年了。
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干了一整年活兒,圖啥?
這到了年根底下,別人家孩子都吃著那香噴噴的新鮮吃食,自家孩子卻只能流著哈喇子、吮著手指頭,呆呆地杵在在一邊兒,滿臉羨慕地干看著……
這擱誰能受得了啊!
再者說,那李家人也是厚道人,一個銅板都沒收,只讓自家拿些糧食,粗糧雜糧都不挑,這還有啥好說的?
多了拿不出來,哪怕只拿出半斤雜合面,做上五個餅子,給家里的幾個小娃娃分一分,也好過這樣子讓他們干看著啊!
一時間,老李家院門前,排起了長隊。
王氏稱過重量,讓李云心記下數目,李希仁燒火,喬細妹做馕餅,再把馕餅貼在馕坑的坑壁上頭烤熟。
配合默契,井然有序。
鄉親們帶上自家那香噴噴的馕餅,笑呵呵地滿意而歸。走了一波又一波,漸漸地,李家院門前就清凈了許多。
喬細妹也總算騰出點空兒來,抹了抹腦門上的汗。
許是太久沒做這樣連軸轉的活計了,喬細妹竟然累得渾身酸痛。